“什么条件?”
郑樽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实则心念急转,他们既然联合荷兰等三国,自然是调查了三国的底蕴所在。
无论是人数还是物资、地域等等都是和大明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论各种技术,中原王朝传承了几千年,各种技术都已经达到了巅峰。
三国的造船技术是不错,但再不错能造出大明的那种长达四五十丈的大明宝船吗?
火器技术是不错,但那是中原王朝一直没有扩张,以及历代君主不算重视,若是重视起来,以几千年积累的奇淫技巧,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扔出的爆炸性火器、发射的爆炸性火器、射程三里的弓箭、极速战船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尤其是崇祯登基之后,龙井关围杀之战、草原之战、北讨建奴、东征扶桑以及此次的南伐,火器作用已经凸显了。
后世的皇帝只要不是蠢货,那一定会重视火器的发展。
所以,怎么看,郑樽都没有发现西班牙等三国给开出让大明无法拒绝的条件。
“郑番首,你知道我们海外三国的国土面积吗?”
“葡萄牙一百三十五万顷,西班牙七百五十万顷、荷兰七十五万顷?”
“不对!”
葡萄牙总督赛义德·艾布伯克摇了摇头:“你说的是我们本土的面积,或者说我们的发源地的面积。
实际上我们三国的面积庞大无比,葡萄牙至少有一亿两千万顷,西班牙四亿五千万顷,荷兰也有三千万顷左右。”
郑樽被震惊了。
知道三国在海外掠夺、殖民,但没有想到三国竟然会有这么多的疆域。
总得算下来是大明的六倍以上。
“这只能说明你们奴役的面积大,不代表你们能完全的掌控。即便是你们将这么多的国土面积给大明,大明也不会要的。
当年蒙古铁骑横扫周边诸国,国土面积比你们三国还要大,且还是和中原王朝的疆域是连在一起的,强大的国力都无法维持住,
你们觉得大明会要你们这种横跨几个大洋、零散的国土面积吗?
海外驻兵至少得两百万以上才能镇压住,可随之而来的则是山高皇帝远,拥兵自重。
在外的这些武将们若是有造反的心思,拥有一块土地,加上驻军,加之离大明国土几万里,即便大明有日行五百里的战船送一次情报也得两个月的时间,
大军准备、出征等等至少的三五个月的时间,有这个半年的时间海外造反的势力早就准备好了,
更可怕的一旦有一出造反,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各地恐怕都会造反的,到时候大明就会分崩离析了,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这个道理中原王朝几千年前就懂了,疆域再大,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好的。”
“我们自然懂,所以对那些殖民的国家我们也只是奴役、打压,给他们活路和希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赚取银子!”
西班牙总督何塞·巴斯高接过话:“知道我们每年从海外诸国运回多少财富吗?”
“我们西班牙每年运回黄金一万一千斤,白银二十四万六千斤,折算下来就是三百五十万两白银。”
“葡萄牙每年比我们少一些,五成左右。”
“荷兰掠夺的更少,大约是我们的三成,但他们的海上运输每年至少赚取三百万两,总得和我们差不多!”
“三百五十万两、一百八十万两、三百五十万两……总计八百八十万两?”
郑樽明白了两国总督的想法:“八百八十万两看似……对你们来说是很多,但多大明来说也只能说一般般了。
你们知道崇祯登基之后抄了多大士绅富商的家吗?
从建奴、朝鲜、扶桑又抄到了多少财富吗?
黄金、现银、古玩字画、皮毛药材等等总得算下来估摸着至少有两三亿两白银之多。
知道大明搞还地于民的政策吧,粗略算下来二十年内,大明单单是百姓还给百姓的买地银就高达两亿两白银。
一边是国库堆积如山的财富,一边是土地源源不断的财富,还有开海贸的财富,何其的恐怖,缺你们这千万两白银?
本番首知道你们的想法,你们三国想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每年进贡,但你们每年能进贡多少?
五百万两撑死了,否则你们维持不住庞大的舰队和国内那些贵族的需求。”
郑樽说完,扫视着两人。
但惊讶的发现,两国总督脸色只是微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慌和阴沉。
这一刻,郑樽心微微的慌了。
西班牙总督何塞·巴斯高叹了口气:“郑,你说的我们不太清楚,但想来你不会骗我们,但你低估我们,也低估了海外的财富!
从我们海外殖民开始,若是王室公开的记载是真的,葡萄牙仅在阿非利加洲(非洲)就掠走五十四万斤黄金,白银三千万斤,
西班牙也从亚美利加(美洲)掠走黄金四十万斤,白银三千六百万斤,折算下来近七亿六千万两。”
PS:这几个数字是《大航海时代》书中的记载,真假不知道,不用纠结。
嘶……
郑樽倒吸了口凉气,眼中满是惊骇之色。
知道三国掠夺了很多财富,但没有想到掠夺的这么多。
知道海外财富多,但没有想到竟然多得这么离谱。
这还只是阿非利加洲和亚美利加两个地方,要知道这三国掠夺的地方远不止这两个地方,总得算下来或许在十到十二亿两白银,何等的恐怖?
从他们所谓的航海开始到现在,也不过一百五十年的时间。
上贡大明千万两或许大明看不上,但若是给五千万两呢?
什么?国内的贵族不同意?不同意那就亡国吧。
难怪他们自信的说他们开出的条件大明无法拒绝呢,如今看来是真的无法拒绝。
荷兰等三国可以投降,因为三国距离远,无法统治,又给了足量的……赎金,可他们安南有什么?
地小、人少、物资少,还和大明隔壁,曾经更是大明的一个布政司,无论怎么看,大明都不会接受他们的投降的。
忽然间,郑樽心中滋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