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孙定到来

一晃,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在高衡的授意下,卜弥格等人进入了谅山府,高衡组织数百战俘为卜弥格等人修建教堂,地址就选在谅山府。战俘们是不需要工钱的,所以修建教堂的成本大大缩减,看着教堂一点点盖起,卜弥格等人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也鼓足干劲,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新式火铳的研制工作当中去。

相对于大明的工匠,这些西洋传教士有个比较明显的优点,就是他们不仅掌握一些武器制造的原理,而且自身的动手能力也很强,可以说是能文能武。

进入脱县之后,高衡立刻将脱县原有的工匠们召集起来,给他们隆重介绍了几位传教士,并且让程平带着原有的工匠加入他们的队伍,集思广益。

侨民们对这些西洋人倒没有什么抵触,在安南也不是没见过洋人,加上这群人看起来比较友善,又是将军带回来的,所以大家很自然就打成了一片,卜弥格和南怀仁也很高兴,谁都知道,武器研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试验和试制,没有人力资源的支撑是肯定不行的,程平他们等人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白,卜弥格有了更多人手,研究起来事半功倍。

就在传教士们加紧研制燧发铳的时候,高衡却正在会见一个来自大明的客人。

谅山府府衙之中,一名文官正坐在高衡的下首,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方震孺麾下幕僚孙定。数日前,从镇南关来的特使总算是跟高衡取得了联系。

一个多月前,方震孺授意镇南关应该派人去联系高衡,但是因为高衡和郑氏朝廷激战正酣,整个安南北部都处于战争状态,各方的神经都是紧绷,所以派出去的塘马很难进入安南境内,知道高衡击败了郑军,取得了整个谅山府的土地,安南军全部撤出,大明和安南的边界才完全放开。

现在,在镇南关和郑氏之间,隔了一个兴华军的防区,等于镇南关已经不直接和安南接壤了,所以塘马在发现巡防的部队换人了之后,才顺利进入了兴华军的地盘。

见到高衡之后,高衡便让其回去复命,塘马带回去的消息让镇南关和整个广西的文官武将都是一片震动,谁能想到,当日一个小小的,连编制都没有的小旗官,竟然干出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

本来方震孺在回去之后,就一直关注着镇南关的消息,他也知道,高衡这一股势力如果能在安南北部扎根,将会对整个西南局势产生多大的影响,所以每隔几天,他就会派人来问,当塘马回去将高衡已经拿下谅山府作为根据地的消息传回去之后,方震孺坐不住了,他因为公务繁忙不能亲自前往,便立刻让孙定动身,先替自己跑一趟。

孙定这才一路来到了脱县,到谅山府城的时候,他才惊讶地发现,城头早就变换了大王旗,兴华军的旗帜显得如此耀眼。

“兴华军?”正当孙定还在疑惑的时候,高衡派来的人已经在城外迎接他了,随即将其接到城中,府衙已经被高衡征用,变成了新的军衙。脱县虽然是兴华军最早的起家之地,但是面积太小,资源也不充足,跟谅山府的情况比起来还是有云泥之别,既然已经有了谅山府,将这里作为中枢还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兴华军的指挥机构便从脱县直接搬到了谅山府,并且高衡还动员民众迁徙,虽然大家这几个月以来不断在搬家,但是能去更加舒适的谅山府居住,众人还是非常心动的,谅山府比县城要大得多,容纳五到十万人不是问题。

只不过现在高衡的总人口只有五万多,所以先期安排两万居民进入谅山府居住,脱县和上文州保持一万多人的规模,还有少量做生意的民众愿意前往新安港谋生,这样高衡的基本盘就有了一府四县,只是人口还远远不足,需要不断填充才行。

孙定进入城中的时候,高衡正在和成子龙还有景昭等人议事,谈论的就是目前兴华军掌握的资金情况。

多次战争之后,兴华军通过找安南人要赎金还有战场上的缴获以及黎皇等人的资助,弄到了不少银子和粮食,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分配之后,目前府库还有不少结余。

“军师,后勤的情况你比较熟悉,府库现在结余多少?”高衡问道。

“将军,目前府库当中金银财宝等等全部折合成现银,大约是五十万两,粮食十万石。”成子龙回答道。

高衡点了点头,这些金银粮食看起来不少,但是真正使用起来,很短的时间就会消耗殆尽。高衡道:“这些东西都是储备,从长远来看,还需要自食其力才行。”

景昭立刻道:“将军,我们对谅山府府衙的材料进行了梳理,其中有一份耕地数量的记载在这里,您可以看看。”

景昭递上了一个有些发黄的本子,高衡打开一看,果然写明了各县拥有的耕地数量,他直接翻到了最后一页,最后倒是有个总和,谅山府目前的耕地总面积有近五十万亩。

安南这地方有一点好,气候适宜,一般来说粮食是一年两熟,但是在安南,轻轻松松就能做到一年三熟,所以安南人大部分都从事农业,水稻的种植非常普及。

只不过谅山府的地理位置不是特别好,还有大量的耕地没有被开发出来,但是五十万亩土地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对于这个,高衡略微有些了解,在后世的时候他也是农民的儿子,后世,华夏土地亩产千斤是很随意的事情,基本上也就相当于近十石粮食,但是在明清时期,亩产并没有那么多,基本上在五石以下。

安南的气候条件很好,依照现在的农业条件,亩产五石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么五十万亩土地,如果都有人耕种的话,一次收获就是二百五十万石,一年三熟就是七百五十万石,可以养活大量的人口。即便是后世,安南也是绝对的粮食出口国,正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兴华军手中有大量的粮食,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但是现在,限制高衡的唯一因素就是人口,没有人口,就没有人种地,就产生不了这么多的粮食。

在后世,因为机械化普及的原因,一个农民照看十亩以上的土地是很轻松的事情,但是在古代,一个人挑水施肥,能把三四亩土地给照顾好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了。

整个谅山府土地将近五十万亩,至少需要十万以上的农户,可是他现在的总人口才五万多人,战俘要去干重体力活,士兵的话高衡是想要他们完全脱产,不脱产的士兵就是军户,跟大明的卫所制没什么两样,打起仗来肯定是职业军人的战斗力更强,乱世,安身立命就是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如果没有军队的保护,一切都会成为一场空。

去掉这些,还有工匠和其他职业的人,再去掉老弱,实际上目前能进行农业生产的,不过一两万人,这些人只能照看数万亩土地,更不要说开垦荒地了,连现有的五十万亩地搞不定。

高衡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没有人口就没有一切。正在此时,有士兵进来通报孙定到来的消息,高衡的眼前一亮,说不定,这件事情可以从孙定这里入手。

高衡立刻对成子龙和景昭说了自己的想法,众人就在府衙中等待孙定的到来,

孙定依然是穿着文士服,进入谅山府的时候,他特意放慢了一些速度,打量着这座曾经的安南边境府城,谅山府他多次听闻,作为巡抚的幕僚,安南和大明的边境战争当然也是方震孺处理事务的一部分,所以谅山府这个名字多次出现在战报之中。

可真到了谅山府,他还是有了一丝好奇心,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的建筑物受中原影响巨大,基本上跟华夏没太大区别,因为兴华军占领的缘故,街道上的行人已经变成了侨民,虽然对于谅山府这么大的城池来说,两万人少了点,街上的行人不是很多,可是孙定依然能感受到,这些行人走路带风,满面红光,每个人都是精神头很足的样子,跟大明的居民特别是北边来的难民们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有天壤之别。

这是一种充满了希望的感觉,说明这些民众的日子蒸蒸日上。

孙定走进了府衙,微微皱了皱眉头,在广西,虽然他只是方震孺的幕僚,但是地位超然,也是少数能给方震孺建议的人,所以孙定的地位很高,若是在广西地方上,他去某个城市,不说黄土铺路净水泼街,最起码地方上的主官是要来迎接的,但是在高衡这里,他显然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所以当然有些不满意。

不过进了府衙的那一刻,孙定也想明白了,人家高衡自己在这里打拼,闯出了一番天地,明军没有给他提供任何帮助,说起来,他连个明军小旗官都不是,人家跟大明官府或者军队一点关联都没有,又何必劳师动众来迎接自己呢?倒是方震孺派他来主动跟高衡接触,并且这个高衡对广西的防务有大用处,自己作为巡抚大人的代表,姿态放低一些也无所谓。

孙定整理了一下衣服,在卫士的带领下走进了大堂。一进去,就看见三个人正襟危坐,中间一人武将装扮,想必就是高衡了。

高衡起身抱拳道:“孙大人大驾光临,本人今日公务繁忙,没有出城迎接,还请孙大人谅解。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兴华军军师成子龙,这位是我们的后勤主事景昭,两人原本都是这里的侨民,兴华军建立,他们愿意在军中效力。”

孙定没有听说过他们两人的名字,但是高衡介绍了,他立刻跟两人打了招呼。分宾主落座之后,高衡命人看茶,孙定看得出来,高衡对自己的态度不冷不热,显然是有一定的戒备,不知道方震孺主动找他是什么事情,大家在没有敞开心扉之前,人家有防备也是正常的。

茶杯一端上来,孙定立刻用杯盖轻轻抚平茶杯中的茶沫,然后少少喝了一口,顺便平复一下自己的心绪,整理一下思路。

“嚯,没想到竟然能在高将军这里喝到龙井,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啊,安南这地方还能有龙井,我听说这边人喝的都是青茶,高将军真是有本事啊。”孙定赞叹道。这倒是发自内心的,杯子里的茶确实是龙井,只是高衡是怎么弄到的。

高衡笑了笑,并没有多说。其实这还要感谢蒲德曼,这家伙是个走南闯北的海上商人,搞到一点来自华夏的绿茶当然不是什么难事,虽然价格很高,但是既然他已经答应跟高衡合作,有了强有力的盟友,拿出一些自己的私人收藏给高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高衡在后世对茶就不是特别有研究,要知道龙井这种大明的顶级茶叶,可是安南贵族才能享用的,高衡不留着自己享用,却直接拿出来招待人,连成子龙都觉得有些可惜了。

高衡道:“只要孙大人喝得惯就好,平日里我倒是不怎么喝茶,军伍之人,有白水足矣,只是这段时间总是跟军师一起品茶,倒是将自己的口味给换过来了。”

孙定正要接话,高衡却道:“前些日子就有镇南关塘马前来接触,带回去了一些关于这里的消息,孙大人今日到访,不知道是何缘由啊?”

“咳咳咳。”孙定被一口茶呛着嗓子,连续咳嗽了几声,没想到高衡说话竟然如此直接,这让自己准备的许多说辞都没有用武之地了,这样也好,大家索性直白一些,省得绕弯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