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的工人们被杜二柱前后的反差逗笑了,纷纷出声调侃。
“原来也是个打工的,我还以为领导来视察了呢。”
“不过人家第一天上工就迟到,比咱杨老板还老板,说是领导也不为过。”
“......”
几个拌混凝土的工人打趣的话,让杜二柱很想撂挑子,但是想到钱,终于还是忍住了。
杨建斌也没有阻止这些人的闲话,问这个工地的组长:“老刘,给安排一下。”
叫老刘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壮汉,看了一圈,说:“那你今天就筛沙子吧。会干不?”
见杜二柱摇头,老刘为难地看着杨建斌抱怨:“老板,这不耽误事么......你过来,我教你怎么弄。”
杜二柱上千,看着老刘一铁锨一铁锨地往啥往上丢沙子,感觉可轻松了。
“会了吗?”
“会了。”
“行,那你来。快点啊,今晚这两吨混凝土都要入坑,要用的沙子多着呢。”
老刘说完忙自己事情去了,杨建斌也走了,剩下杜二柱筛沙子。
杜二柱太胖了,没搞几下就累的气喘吁吁的了。
眼前筛好的沙子越来越少,马上要不够用了,他也着急,但是体力实在赶不上。
第一天紧赶慢赶,总算在几人的帮助下混过去了。
第二天,杜二柱干脆没起来,等睡醒已经中午了,干脆不去了。
于是,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干了一个月——
无辜旷工八天,没戴安全帽十天,迟到二十天,总共被扣掉三分之二的积分,工资也只领到了一百元。
对于一直伸手要钱的杜二柱来说,这一百元已经让他心满意足了。
虽然杨建斌说他好歹坚持了一个月,但是梁锦荣却觉得,对于一个习惯了施舍的人,除非被逼到一定的境界,不然是不会彻底觉悟的。
更何况杜二柱还有一个舍不得儿子长大的母亲,杜二柱想要成长,就更加难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梁锦荣关心的。她关心的,是第二批移民的事情。
虽然镇上的干部在核实这个事情,但是她也不想让外地投奔过来的群众感到失望,起码得分一部分给这批群众。
许向荣和旺苍了也赞同她的想法,纷纷点头。
“我们也是这样想的。只是还有一点,需要跟你商量一下。
根据我们的统计,当地还有一些虽然响应了移民政策,但是没有交够最低款项,而且有不愿意工作的。
相反,外来人口,居然有近百户交齐了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款项,并且是至少有一个家庭尘管在镇上有工位的。
这个平衡要做好。所以这一次房屋的分配上,你有什么想法?”
“很简单啊,移民项目本来是为了红莲镇吸纳人口和人才的,那既然他们不愿意配合,干嘛要占着坑呢。
房子是我花钱盖得,工人总要靠工资吃饭,他们不交钱,我拿什么发工资?
而且光是移民这事,出了中坪村,那个村子不是说过十遍以上的。自己鼠目寸光,能怪谁呢。”
听完梁锦荣的话,王昌龄拍了许向荣一下:“你看,我就说吧。锦荣同志已经救济的够多的了,还想怎样。
我觉得为啥外地人这么积极,而本地人推三阻四的。就是因为他们这群人不知进退,把锦荣的救济当成了理所当然,救济粮那事也是。
要我说,压根就不用纠结。”
梁锦荣笑笑,确实不用纠结。
红莲镇的名气已经散开了,就算不用刻意宣传,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至,压根就不缺人口。
许向荣点头:“行,那就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