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兄弟离开武馆后,也没有再对路上的事物有所流连,顺着大街一直走,目标直指官营的盐铺。
那官营的盐铺,就开设在镇上所设驿站的旁边,偌大的金色“盐铺”二字刻在横置的匾额之上,显得很是庄严大气。
杨二郎带着杨正心走到盐铺的正门口,即便待会儿他们得把买来的盐堆放到担子里边,此时的他们也不敢直接挑着担子进入铺子里面。
盐铺外面,此时等着买盐的百姓们正排成了一条横跨三间铺子的长龙。显然,有不少村民都跟杨二郎打的一个主意,就是趁着到镇子上赶集的时候前来盐铺把足量的盐买回家。
不管是食用盐还是青盐都是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需要的人本来就多,又赶上集市开放的时间,再加上每买一次盐都得进行登记让买盐所花的时间变长,可不就让买盐的人多得排成长龙了吗?
杨二郎也不多说话,挑着空担子直接往队尾上排。至于杨正心,则硬是被杨二郎拉着一起排队,这里人多,人员鱼龙混杂,杨正心又处于失忆状态,他也怕自家三弟一不小心在镇子上走丢。
杨正心无可无不可,随着杨二郎排队就排队呗,他还能跟一同排队的乡亲父老吹牛打屁,也不会无聊。
一同排队的老百姓显然打的是同样的主意,这排队的时间拉长了,相互之间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交流。杨正心竖起耳朵听着,听到不懂的就插进去问一嘴,竟也跟周遭的乡亲们渐渐熟络起来。
杨二郎一脸奇怪地望着口若悬河的自家三弟,他没有想到,自家三弟自从摔到脑袋失忆之后看待事物的角度竟然变得那么清奇,有些时候甚至都已经到了一介凡夫俗子的他所不能够理解的范畴了。
例如,别人说到他家的狗聪明伶俐,能够把丢到五里外的肉骨头都给重新叼回来,杨正心这破孩子就能突然冒出一句“你家的狗既然这么伶俐,那有没有能耐改掉吃屎的坏习惯啊”之类的静场之言,简直令人震惊(精);
又例如,别人说到某人家的小狗竟然学会了捉老鼠,比家里的猫都要能干,杨正心那小破孩就能冒出一句“狗捉老鼠——多管闲事!”的歇后语,让场上的人哭笑不得。其他人都知道有那么一句歇后语,但你小子别当着面说出来啊,听到的人得多尴尬啊。
总而言之,只能说,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好不容易终于轮到了他们买盐,说实话,杨二郎是心中猛地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忍受那种无言的煎熬了。周遭众人盯过来的视线就好像千根针从背后指着自己,虽然没有真实刺中,但让人背脊发寒啊。所以说家里有个口没遮拦的小屁孩,真是不容易啊,不容易!
老规矩,杨正心呆在外面看着两个扁担,杨二郎则拿着钱进去盐铺买盐。
杨二郎进入盐铺之中,能够看到一个掌柜,一个店小二以及一个怀抱着棍子斜靠着柱子站在那里什么都不干的男人。
掌柜的后面摆放着大量用麻布袋装着的盐粒,其中有食用盐也有青盐,不过只有两袋盐敞开着,其它的盐都被包装得很是严实,估计是为了防潮。
这些盐堆放起来占据了铺子里很大部分区域,一眼看上去给人带来很强烈的震撼感。
那个怀抱着棍子的男人眼神凶恶地紧盯着每一个进来的客人,估计是盐铺雇佣而来的打手,又或者是衙门乔装打扮前来震场子的衙役,不管如何反正应该是专门呆在盐铺里做震慑之用的人员。如果没有这个眼神凶恶的男人存在,外面前来买盐的平民或许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乖乖地排队了。
杨二郎对着那个眼神凶恶的男人微微点头,而后径直走向那个看上去像是掌柜的男人。
“掌柜的,请问现在的食用盐和青盐价格各几何?”杨二郎率先开口问价。这盐价在这片区域通常不会变动,一旦变动通常意味着大楚朝局势的变化,所以很有询问的必要。
那个看上去像是掌柜的男人还真是盐铺的掌柜,他道:“现在食用盐两文钱一斤,青盐一文钱两斤。”
“盐价没变。”杨二郎略微松了一口气,直接说道,“麻烦掌柜的给我食用盐十斤,青盐二十斤。其中五斤食用盐十斤青盐是我家要买的,另外的五斤食用盐十斤青盐则是我代替同村的吴家买的。这是我们两家的户籍文牒,麻烦登记一下。”说罢,他从怀里把杨家和吴家的户籍文牒轻轻放到了掌柜面前的柜子上。
掌柜点了点头,随即吩咐店小二把相应的食用盐和青盐分别称出来,自个儿则按照户籍文牒上的资料提笔登记相关购买信息。
杨二郎留意了一下,发现那掌柜的账册使用的并非是一般的草纸,而是一种书铺里没卖的纸。那种纸的纸质比书铺里有卖的最贵的纸要差上不少,但毛笔字写上去却既没有起毛也没有化开,应该是一种官府专用的常用纸。
这时候,那店小二也已经把食用盐和青盐分别称好了。
掌柜刷刷地记录下所需的信息,把户籍文牒递回给杨二郎,这才开口说道:“食用盐十斤,青盐二十斤,合共三十文钱。有自备装盐的器具不?”
杨二郎一愣,这才想起还有这个。偏偏家里人和吴家人也没有想起这一茬,这让某人顿时愣在了原地,尴尬得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好。
掌柜对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了,遂随口道:“如果没有自备装盐器具,可以选择从盐铺借出麻袋,也可以选择买几个麻袋拿来装盐。店里大规格的麻袋五文钱一个,中等规格的四文钱一个,小规格的店里没有卖。”
“如果选择从盐铺借麻袋,则需要写下借条,还得放下押金。到时候凭借借条归还麻袋就可以拿回九成的押金了。”
至于为什么只能拿回九成的押金?
写借条需要使用笔墨,这是一种成本,另外在这时代借东西也是需要收利息的,那押金的一成就被用来支付这些钱了。
杨二郎顿时恍然。他心中琢磨了一下,还是决定用借的方式获得装盐的麻袋。一成的押金并不多,例如他只借两个大规格的麻袋,也只不过需要支付一文钱罢了,也不是支付不起。现在家里的现钱已经不多了,如果他在这里花差不多十文钱就为了把两个大麻袋拿回家,估计回到家后他爹会拿扫帚拍死他。
杨二郎于是道:“麻烦掌柜的给我写一个借条吧。我要借两个中规格的麻袋,麻烦帮忙分开装食用盐和青盐。”说罢,他从衣兜里又数出了三十八文钱放到了柜子上。三十文钱是买盐的钱,另外那八文钱是借用中规格麻袋的押金,合起来就是三十八文钱。
如果有小规格的麻袋更好,但盐铺里没有小规格的麻袋,所以也只能用中规格的麻袋将就着使用了。到时候回到家,只需要再把两家的盐用称分出来就可以了。
掌柜麻利地收起三十八文钱,随后利落地写了一张借条交给了杨二郎。那借条上写着从盐铺借出两个中规格麻袋的字样,还有掌柜那如同鬼画符一般的签名,接下来只需要杨二郎在借条上按下指模或者签下名字这借条便有法律效力了。
杨二郎再三确认无误,这才在借条上签下了大名。
掌柜对杨二郎会认字还稍微诧异了一下,但看到他那如同狗爬一般的字之后便又释然了。就这狗爬一般的字,即便认字也难登大雅之堂!
杨二郎不知道他哪一手字被掌柜嫌弃成何等模样,他小心翼翼地收起了这张借条,这才拎着两麻袋盐走出盐铺。
直到走出了盐铺,杨二郎才悄然松了一口气。一直被那个凶神恶煞的打手从背后盯着,任谁都会感觉压力山大啊。
“二哥,盐都买到手了?”杨正心见到自家二哥终于从铺子里走出来,脸色一喜,“呀,现在买盐还有麻袋送啊?真不错啊。”
杨二郎脸色一黑,无语道:“想什么大头葱菜呢!这两个麻袋是向店铺借的,需要还的那一种!押金就花了八文钱,归还麻袋的时候还得被抽取押金的十分之一当利息,光是想到这里,我的心就那个痛啊!”
杨正心讶然道:“我们没有带装盐的容器过来吗?”
杨二郎摇了摇背上的小包袱,满头黑线道:“你看我这小包袱里像是有带容器过来的样子吗?”
杨正心沉默下来,干脆不说话了。没想到他这个穿越者自认聪明一世却忘记了这一茬,可谓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啊!哪里还有地洞?请容许他先一步钻进去。
他倒是忘记了,他那所谓的“一世英名”之前都不知道毁了多少次了,早就没有那种东西了,再毁又能毁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