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给李世民写史册的原因,就在于借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他们现在就在以赵宋历史为镜,讨论着赵宋王朝为何会衰败。
结束了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国的乱世,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赵宋王朝,又杯酒释兵权,让皇权集中。
然而,等到赵光义登基为帝以后,一个高梁河之战,让赵宋王朝再也没能抬起头来。
从此之后。
赵宋王朝对外的战争,少有大胜。
唐朝时期的天可汗之威严,也再也无法实现了。
不过,就算是一个弱宋。
却也有着可取之处。
比如其文化的发展就比唐朝要好很多。
宋朝时期有着不少的学派。
泰山学派、安定学派、高平学派、洛学、荆公学派、关学等等。
其中,也有着最著名的四大学派——濂、洛、关、闽。
濂学的创始人名叫周敦颐。
他从《周易》和《中庸》悟道。
以《中庸》之“诚”形容《周易》“乾道变化”,创立了乾元、太极、诚道创生的宇宙论体系与“主静立人极”的修身模式。
把自然观、认识论、思想方法以及伦理道德等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哲学体系。
相较于以前的儒家学说更为精细且富有理论特色。
其为学方向与义理架构对宋明理学不同派别均有重要影响,就此而称其为“道学宗主”亦不为过。
其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陈平安也看过北宋四大学派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听过讲坛,对于这些也比较了解。
他虽然是理科生,但是从学习历史开始,就对于历史非常感兴趣。
当年的历史老师也是一位很有风趣的人,影响着陈平安。
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
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
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
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宣扬“气禀”说。
李世民一听,就直接蹙眉。
摸着胡子。
沉思片刻。
直接摇头道:“去人欲,存天理。此理不可取也。”
陈平安对于这北宋四大学派有一些了解,却也不是那么的深刻,具体的很多相关知识点。
那得要买一本书来看,才能了解其四大学派的相关学问。
他对历史感兴趣。
但是对于这些学问也就不是那么感兴趣了。
读着这些学问,那还不如去实验室做一场实验。
而关学就是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关学的影响力还是比较深远的,就算是到了明清时期,也有一些关学的弟子。
最后就是朱熹的理学,也被称之为闽学。
因为朱熹乃是二程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故此,闽学算是以洛学为基础,又融合了佛学、道学,形成了另类理学。
朱熹的主要主张还是‘灭人欲、存天理’。
不过嘛。
朱熹大力推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三者与《论语》相并合为四书,并将其提高到经的地位,与五经并列。
这也是四书五经的由来。
明清之后的皇帝对于程朱理学也是奉为圭皋。
然而,就是‘灭人欲、存天理’这六个字。
李世民听了就直摇头。
“俗语云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灭人欲,谈何容易?”
“在我看来,这些人从圣贤书中悟道,从中摘取一段,或者是一句话,然后就奉为圭皋,开始了讲学。”
“或许,并非是为了天下苍生吧?”
“他们自己都有着私心,所谓的学问,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
陈平安称赞道:“陛下所言不错,就算是说出了为天地立心的张载,也没能做到如自己所言的那般,为生民立命。”
“而朱熹此人,其目的在于树立一个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的儒家道统,而把自己表现为这一道统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以此来博一个美名。”
“有人弹劾他是伪学魁首,不为过也。”
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什么样的?
在陈平安看来,必然是王阳明那般人。
上马可定邦,下马可安国。
倡导知行合一,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何为天理?
暨,你观察到的天理,便是天理。
认为‘良‘知’既‘天理’。
这要比那什么灭人欲、存天理好多了,也科学多了。
更是符合人的基本价值观念。
人若是没有了欲,也就没有了情。
而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也就忽略了自然发展规律。
肯定是不可取的。
李世民听了,都是连连摇头。
然而,后世的帝王却总觉得自己要是能够灭人欲、存天理,就没有人会想着造反了。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王阳明在五十多岁,经历了起起落落之后的感悟。
也算是王阳明的心学代表之一。
李世民听完,只觉得眼前一亮。
颇为赞同。
便迫不及待地让陈平安讲述了王阳明的一生,以及他的心学。
陈平安也觉得大唐需要一个官学。
如今有了大唐邸报、有了舞台剧、有了诗赋,还不够。
当初的科举制度规定的《中庸》、《论语》、《大学》、《孟子》,还有五经,也算是科举制定用书。
毕竟四书五经这种科举指定用书,沿用了千年之久。
而且,这里面囊括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只要是读了这些书的人,必然也能明事理了。
若是直接换成其他书籍。
以大唐如今的文化程度来看。
也不太可能。
李世民也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学上的改革。
当初,陈平安还讲述了韩愈的一生。
如今,再细致地讲述了北宋四大学派,还有明朝时期的王阳明心学。
带给李世民的启发还是非常大的。
他也希望大唐能够有这么多的人,能够提出来这么多的学问。
道理越辩越明。
可是连提出道理的读书人都没有,又怎么去辩理呢?
文学思想需要加强,同时,武学也需要加强。
内圣外王。
只发展文学,最后的结果就是文官们的身份越来越重要。
而武将们在朝堂之上就说不上话来了。
李世民一直在筹备军机处。
就是要在这朝堂之上,兵部尚书之外,单独设立一个独属于武将们的官署。
这样一来,不仅仅方便相关的兵力调度,还能稳住武将们的身份以及权柄,更能够通过军机处来控制武将。
再加上,一个军长史在平日里掌管着军营。
武将们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他的话语权就没有多少了。
除了要参与军长史规定的训练之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将士差不多。
等到了战事,或者是赈灾,或者是外出,只要是出了军营,不管是操练,还是执行什么任务,都是将军指挥。
军长史的职权在营卫的军营之中,而不在外。
将军的职权在外而不在内。
这样也算是避免了武将们把军营当做是自己的家,把将士们养成了自己的私兵。
除此之外。
陈平安提出来的军事学院,也给了李世民一个启发。
不能文官们可以去县学学院、州学学院求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获得官职。
武将们却只能通过武举考试,直接进入了军营之中。
武将们也应该能够去学院求学,也应该读书识字明事理,更应该读《春秋》、《韬略》以及兵书。
既然能够养出来贤才,为什么就不能养出来名将呢?
没有名将,那我自己培养,不就有了吗?
贞观十三年的初春。
李世民带着文武百官,在城外举行了一场祭祀活动。
宣布春耕开始。
其实,春耕早就开始了。
南方的春天要比北方还要早。
而越往北,春天来的也就越晚。
这时候,东北那边还没有完全解冻呢。
所以,一般都是以钦天监那边研究的吉日为准,然后举行祭祀活动,昭告天下,开春了。
可以开始翻土,可以开始春耕了。
并不一定是李世民举行了祭祀之后,才开始春耕。
毕竟,土豆的耕种时间就非常早。
沤肥之后。
开始排土豆种子。
然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或者是干草,或者是猪·粪什么的。
一个可以保暖,第二个也可以增肥。
而今年。
李世民手中的犁也换了。
从以前的曲辕犁,换成蒸汽机犁。
李世民直接坐在了上面,然后启动了蒸汽机,早已经燃烧起来的蒸汽机,发出了呼呼的声音。
启动之后。
蒸汽喷出,带动了机轮。
机轮转动带动齿轮,齿轮带动车轮。
再启动后面的铁耙。
铁耙深入地下。
蒸汽机犁往前走。
后面的铁耙就把土给翻起来了。
深度上,要比曲辕犁浅了一些。
不过,已经达到了可以耕种的效果。
这里都是平原地带,又是一直沤肥了的。
土地相对来说比较松散,不是那么的结实,还有一些石子什么的,不容易翻土。
“呼呼……。”
蒸汽机犁的速度和曲辕犁差不多。
但是翻土的面积要比曲辕犁多很多了。
不到一会儿。
一亩地的良田已经完成了翻新。
“圣人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蒸汽机犁确实是造福了万民的好东西!”
李世民对蒸汽机犁称赞不已。
真要说起来。
陈平安又是拿出了土豆和玉米的种子,又是造出来曲辕犁、蒸汽机,又是各种发明创造不断。
真正深远地影响着大唐的国祚。
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
完全可以把陈平安称之为圣人了。
这也是为何,没有人会对陈平安一点儿的不敬。
对他的尊敬,也不是出自于他如何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和信任,而是因为他本身的能力和功绩。
“陛下圣明,微臣陈平安,睹大唐盛世之辉煌,心潮澎湃,愿以浅薄之见,为陛下江山社稷略陈管见。”
“今斗胆上奏,请陛下考虑建立军事学院之利,以固国本,强军威,开万世之太平。”
“自古以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然时移世易,战法战术日新月异,需有精通兵法、擅长武艺、了解时局之专业人才方能驾驭。”
“建立军事学院,可系统教授兵法韬略、武艺骑射、战略战术及最新之军事科技,使将士们学有所成,用之能胜,大大提升我大唐军队之整体素质与战斗力。”
“军事学院不仅是培养人才之地,更是军事思想与创新之摇篮。”
“汇聚天下英才,鼓励创新思维,探讨古今战例,研究未来战争形态,必能催生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军事理论与战术体系。”
“如此,我大唐军队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军事变革之潮流,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学院之中,学员同袍共学,共历艰辛,将培养出深厚的战友情谊与集体荣誉感。”
“此种精神力量,对于增强军队凝聚力、提升士气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通过学院教育,广泛传播尚武精神,激励全民尚武之风,使国家上下一心,共御外敌,同保社稷。”
“军事学院亦可成为文化交流之平台。招收各族优秀子弟入学,不仅可培养各族将领,促进军事合作,更能在学习交流中增进彼此了解,加深民族团结。”
“通过共同的学习与训练,打破地域与民族界限,形成强大的国家认同感与向心力,巩固国家统一。”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建立军事学院,持续不断地为国家培养战略人才,是为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无论是边疆防御、内乱平定,还是对外扩张、维护和平,均能有足够的人才储备,确保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迅速反应,有效应对。”
“故此,建立军事学院对于大唐王朝之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望陛下明察秋毫,采纳微臣之谏,早日下令筹建,以造福万民,永固大唐基业。”
“微臣不胜感激,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春耕祭祀之后。
陈平安就直接提出了要建立军事学院的谏言。
文有学院。
武亦要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