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记得陈平安说过,真诚是必杀技。
他不知道该如何做到一个完美的父亲,教导出来一个完美的太子。
但是他听了陈平安的那些话,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
能够成为千古一帝的帝王,心思又岂能是那般简单,既然知道了史册上的悲剧,又岂能会让悲剧重演?
所以在教导李承乾这件事情上,他看喜欢坦诚一些,把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不藏着掖着,让李承乾去猜。
李承乾的心性和城府,还没到到他这个境界,又怎么猜的出来呢?
当然,关于陈平安的身世这一点。
李世民可能永远都不会说出来。
毕竟,这种事情若非亲身经历,是无法完全相信,无法真实地感受到。
对李承乾说出陈平安的真实身份,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
‘武氏之祸’的火苗已经被他给一手按熄灭了。
李承乾将会是大唐未来的帝王。
所以说,他不需要再去知晓史册上的内容,两者已经不在同一条线上。
那么,既然不需要熟知那个史册,也就不必要知晓陈平安的身世。
李承乾听完李世民的一席话。
晚上无法入眠。
在他的脑海里面,浮现着很多画面。
有着魏徵教导他的画面,也有着魏徵站出来,反对他继续监国的画面。
有房玄龄教导他的画面,也有着房玄龄给他讲解朝政政务的处理方式等的画面。
还有关于长孙无忌等人的。
还有李世民的话。
魏徵之所以站出来反对他监国,并非是有心阻止他获得监国之权。
而是因为魏徵担心他会因此而招惹非议。
若只是在东宫,当一个简简单单的太子,做一些简简单单的事情。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会看向东宫。
可一旦他获得了监国之权,手中有了权柄,开始接触政务,开始处理国事。
那他就要踏进朝堂之上的这个旋涡之中。
而这个旋涡对于他而言,也是有利有弊,就看他能不能解决那些危机。
李世民也是有意让李承乾踏进这个旋涡,锻炼他的意志力。
李承乾一开始还因为自己能继续监国而高兴,可当李世民的一席话下来,才让他明白,监国也不是什么好差事儿。
责任重大啊!
最后,脑海里面又浮现出来李世民的一句话。
“你要记住,他先是长孙无忌,再是你的舅舅!”
……
“土豆出现减产了。”
太极宫的御书房。
李世民和陈平安正在品茶,又是一年初冬。
其实,在七月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让人去统计了一下土豆的耕种情况和收成。
他记得陈平安当初有言,这土豆产量很高,不过,那是现代化科技对土豆进行了脱毒处理。
因为土豆的耕种,是用的土豆的根茎。
而土豆本身也会有病毒,如若不脱毒处理,等到几代之后,病毒累计,就会影响土豆的生长。
等到耕种了几代之后,土豆的产量会降下来。
至于这个脱毒的技术,陈平安以前也没学过,到底该怎么脱毒。
陈平安看到的那些个帖子,也没有教导该怎么给土豆脱毒。
似乎……这个技术很多人都不知道。
毕竟大家都是键圣。
理论一大堆,真要是实操,一个一个都会现型。
陈平安回道:“陛下,在千年之后,除了土豆高产之外,还有一个叫做红薯的农物也很高产。”
“而且,红薯的耕种更为简单方便,只要是有茎叶就能够形成一株。”
“土豆要切块,红薯不必,红薯在耕种的时候,直接把留下的红薯种子种下去,然后会发出来很多红薯芽。”
“再把红薯芽移植到良田中,就会开始生长。”
“而红薯会有非常长的红薯藤,这个红薯藤则是喂猪的好食料。”
“到时候,百姓们就可以依靠这个红薯藤养更多的猪。”
李世民听完,连忙问道:“此物在何处?”
既然是千年之后有的,那可能不是凭空出现。
他也记得陈平安当初说过,土豆和玉米都是那个美洲的产物。
“美洲。”
李世民微微蹙眉,怎么又是美洲?
那等蛮荒之地,竟然还有这等能够高产的农物。
上苍还真的是公平的。
“嗯。”
李世民只能是无奈地点了点头。
以大唐现阶段的技术,还无法制作出来非常大的舰船,然后让人航行海上,到达美洲,把红薯种子带回来。
大唐海军如今主要的航线,还是从北海的码头前往东瀛的码头。
陈平安则是开口道:“陛下,如今开垦东南之地,研究三季稻,还有三大平原之地,只要是耕种的方式合理。”
“做到耕地最大利用率,其实粮食这一关,就不再是大唐最困难的一关。”
李世民听了,问道:“何为耕种方式合理,又如何做到耕地最大利用率?”
陈平安回道:“合理的耕种有很多种,和耕地最大利用率一样,也都算是合理耕种。”
“这第一点,就是耕种的工具要多,臣当年也是农户出身,还记得当年的一些锄头样式。”
“就是钢铁的产量要起来,再加上,对铁的控制严格。”
“推行更多的农具,也是一个问题。”
“第二点就是套种,一般的山地耕种,采取的方式是一行玉米,一行黄豆,就像是这种。”
“而在平原地带就不太适用,因为平原地区和山地不一样,病虫害形成的条件和环境也不一样。”
“第三点就是收割的工具,收割小麦、稻米都需要专业的工具才行。”
“臣小时候,用的就是大镰刀。”
“而再后来,平原地区用的则是机械化收割,也就是收割机。”
“大型的收割机,一天的工作量可能是十几个人一天的工作量。”
“这就是耕地最大利用率。”
“在臣那个年代,因为耕种的工具比较多,所以一个人就可以耕种十几亩地。”
“如今,一个人耕种四五亩地,已经算是非常可以了。”
李世民听明白了。
所谓的耕种最大利用率,就是一个人依靠着各种农具,做到一个人能耕种十几亩地。
这样一来,大唐将会再开垦出来很多耕地,而一个人的产量,就抵得上十几个人的产量,如此一来,大唐的粮食能堆积如泰山一样。
这时候,大唐就不缺粮食了。
人人都能吃饱。
很多百姓所求也不过是吃饱穿暖。
有的吃,那就有的活。
“朕明白了。”
“此事,也就全权交给你了。”
“想要什么,直接一封奏章递上来,朕看了,就会批复。”
“只不过,推广铁器农具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朕以为时机还是有一些不成熟。”
陈平安连忙回道:“确实是有一些不成熟。”
至于不成熟的原因,两人也算是心知肚明。
毕竟,这时候天下才太平没有多长时间,大唐对于天下十道的控制权,也没有那么的强。
这时候推广铁器农具,有人就会把这些农具高价买走,然后融了,炼制成为刀枪剑戟等武器。
土豆减产也是必然,没有脱毒的法子,只能是先种着,怎么说,也是产量很可以的粮食。
李世民继续道:“太子监国,处理一些朝政还算是可以,但是这天下大势变化多端。”
“史册上,李治执政三十五年的所作所为,也算是可圈可点。”
“如今,大唐有了霹雳炮,能够威震四海。”
“外部的战事可能不多,而且,从今往后的史册,和你给朕所写的史册也会不同了吧。”
“朕也看出来,很多东西都有了改变。”
“朕原本是想要按照史册上的一些事来锻炼李承乾的能力,但是发现,很多事情都有所改变。”
“这一次的监国,算是一个开始。”
“朕打算给他打造一个能够历练自身的环境,只有不断地面临各种朝政问题,然后亲自去解决问题,才能获得经验。”
“这也是你当初的话吧。”
陈平安有一点儿意外,疑惑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世民的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给李承乾创造处理各种事务的环境。
说白了。
给李承乾搭建一个舞台,然后,上面都是演员。
半真半假地演出各种事务。
李承乾则是要面对这些各种状况的事务,亲自带着人去处理。
这样才能够锻炼李承乾的杀伐果断。
作为帝王……绝对不能仁慈。
陈平安只能说佩服。
看来,他所写的史册对于李世民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为了能教导好李承乾,也算是下血本了。
“陛下英明!”
……
相对来说,李隆基在教导太子这件事情上,是一点儿就不上心了。
不上心不说,还把太子当做是敌人看待。
区区一个李林甫都能拿捏太子,甚至是差一点儿就打败李亨,还是李隆基儿子里面还能站出来肩扛大唐帝国的皇子。
更别提,李隆基一天时间内逼迫自己的三个儿子的行为。
李亨,大唐的第八位皇帝。
他的一生和李家的几位皇帝很像,李治宠信武氏、李显宠信韦皇后、李隆基宠信杨贵妃、李亨宠信张皇后。
然而,他们也都是自食恶果。
武氏直接夺了李治的李唐皇位,自己登基为帝。
韦皇后联合武三思等人毒死了李显。
杨贵妃姐妹和杨国忠祸乱朝纲,以至于出现了安史之乱、马嵬坡之变。
李亨的张皇后也是一样,联合了宦官李辅国,却把他给吓死了。
不错,李亨最后竟然是被张皇后给吓死的。
死的时候,五十二岁。
好在,李亨熬死了李隆基,也就是在李隆基死之后,才驾崩的。
不然,这皇位是谁的,也就不好说了。
而李隆基也是大唐诸多皇帝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也算得上是非常长寿的皇帝,终年七十八岁。
颇有一种,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李亨死后。
李俶(chu)登基大典,他还改名字为李豫,为大唐唐代宗。
这位也有着中兴之君的赞誉。
可惜,命不长。
五十三岁就死了。
在位十七年。
在这十七年间,先是结束了安史之乱,彻底覆灭了安庆绪等安史之乱的余孽。
又除掉了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的宦官李辅国、鱼朝恩,还有权相元载。
流放宦官程元振;任用杨绾、刘晏、韩滉等人,整饬吏治、漕运、盐政等,致力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
只不过,在这期间也发生了吐蕃大军进犯,一路打到了长安的危局。
虽然最后由郭子仪打退了吐蕃大军,夺回了长安。
然而,唐朝已经是元气大伤,肉眼可见的日薄西山了。
从此,再也无法扶起来。
一个藩镇割据的场面开始形成。
……
陈平安一口气写完了李亨和李豫两位帝王的史册。
毕竟,往后的史册是越来越简单了。
大唐已经陷入了一潭死水之中,很多鱼都在挣扎着。
而先死的可能还是那些大鱼。
因为它们的身体太大,死水潭难以给他们提供足够活下去的条件。
不过,这一次的史册也有七八千字。
李世民看的很仔细。
不仅如此,还看了三遍。
“唉……。”
王朝周期律。
大唐也免不了由盛转衰。
看完之后。
总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
“可惜了李豫,未能中兴大唐。”
在位只有十七年。
能做的事情其实也有不少,要是有着中兴之能,必然也能让大唐再现贞观盛世之貌。
可惜,李豫能力并不是很强,十七年的时间,也仅仅是让大唐缓了一口气。
没能大刀阔斧地改变,没能大手一挥,就可以让大唐改天换地。
只能说,中规中矩,不算好,却也不算坏。
李世民先是叹了一口气。
然后问道:“是不是自此之后,大唐便开始日薄西山,再无盛世?”
陈平安点了点头。
李世民又算了算时间。
陈平安当初说过,大唐国祚两百八十九年。
大唐立国到李豫崩逝,一共是一百六十一年。
也就是说,还有一百二十八年的时间。
一个新的帝国将会诞生。
而在最后,大唐可能也会像是东汉末年一样,也有可能,像是隋朝一样吧?
“要不是李泌在离开之前,劝说李亨,恐怕,李豫还不一定能够登基为帝。”
“故此,也能说明,早早稳固太子之位,让太子学习治国理政,培养一位明君,是至关重要的。”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
陈平安也顺势分析道:“陛下所言极是,那时候,李亨的后宫也有着一位不安分的皇后,张皇后当初能够和李亨一起吃苦,却无法和李亨一起享福。”
“如若不是李泌劝谏,然后李亨也深知此事的重要性。”
“李豫未必能登基为帝。”
“到时候,大唐的国祚可能就不是两百八十九年,而是一百六十多年了。”
“李亨以太子身份临危受命,在灵武登基为帝,然后命令西北边军反杀关中,收复京师。”
“李豫以太子身份,打败了安庆绪等,最后登基为帝,除掉了宦官李辅国等人。”
“看起来,他们也算是合格了。”
“只不过,治理天下,依靠的不是除掉奸臣就可以了。”
“内圣外王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却一点儿也不简单。”
李世民颇为赞同地点点头。
陈平安进献了史册之后。
又拿过带来的一个小木箱子,这个木箱子用的是梨木打造,还雕了花。
李世民早就好奇了。
“这里面装着的是什么?”
陈平安打开木箱子。
里面是一些元器件,还有一个小型手摇的轮子等。
“陛下,这是臣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打造出来的小型发电机。”
李世民连忙凑的更近了。
“真的?”
“这么快就把发电机造出来了?!”
陈平安解释道:“陛下,这是非常小型的发电机,所以发出来的电不能储存。”
“臣也是一直都有心想要把这个发电机造出来,但是当时的技术,还有工匠们对于电贺磁的理解都不够深刻。”
“他们未曾接受臣的教导,也就更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了电和磁这个新概念的知识点。”
“所以,只有时机成熟了。”
“臣才设立了这个项目,然后用了六个多月的时间,经过了不断的测试。”
“终于造出来这样一个精密的小型发电机。”
最简单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很小。
而这个是加强版的。
所以电流还算是可以了。
陈平安还拆了自己带来的一个电灯,然后把电灯按在了上面。
当然,这个电灯一直没有给工匠们展示。
都是一直把小型发电机带回到自家的书房,自己一个人进行秘密测试。
如今,总算是可以给李世民展示了。
只见陈平安快速摇动手轮。
“呼呼……。”
轮子、齿轮之间的摩擦声很特殊。
而随着陈平安快速摇动手轮,小箱子里面一端竟然发出来白光。
这白光不是很强,和蜡烛差不多。
可以照亮周围。
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这白光远比油灯、蜡烛。
这是把月亮的一角给摘下来了吗?
实在是太神奇了。
这就是由电发出来的光?!
“不愧是高科技!”
“这等技术,朕也无法想象,可以被人所掌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