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大朝会

长孙无忌现在把长孙家的希望放在了长孙涣等人的身上。

长孙冲虽然是长子,可是到了这个岁数,在礼部那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功绩。

为了长孙家,谋划着迎娶了比长孙冲的年岁小很多的高阳公主。

可是这一年下来。

长孙无忌却又发现高阳公主也并不安分。

若是他不在了。

高阳公主肯定会唆使长孙冲,揽过长孙家的所有家业。

可是,长孙冲却又没有这个能力可以保住这一份家业,以高阳公主那等短视的目光,更加守不住。

长孙无忌就想到了要不要推行建立工学院,这样一来,长孙涣也好在工学院中担任一教授。

长孙冲就算是不分一点家业给长孙涣,长孙涣也有能力壮大自己这一房。

说白了。

长孙无忌也清楚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不管长孙冲如何听从于高阳公主,不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长孙家也会有人传承长孙家家学。

这也是世家大族们一贯的做法。

然而,陈平安似乎并不买账,对于建立工学院的事儿,也并不上心。

长孙无忌也没有在意。

陈平安不上心,他可以让天下学子们,让朝中的大臣们上心。

等到工学院推广之后。

他也能让陈平安承情,和陈家交好,也是长孙无忌保住长孙家家业的一步棋。

两人说着说着,就已经到了大明宫。

这时候,已经有好几位大臣们在这里等候了。

大明宫是李世民用自己的钱修造的,所以想要怎么修,就怎么修,花多少钱,那都是他的钱。

大臣们对此也不好再说什么。

毕竟,当初就已经讨论过修造大明宫的利与弊。

而这大明宫也确实是长安城为数不多的豪华之大殿,给黑瓦刷上了金色琉璃,再配上红墙,视觉感官要比灰墙黑瓦要好太多。

再加上,这大殿中用的都是那种光滑如镜一样的大瓷砖,甚是好看。

几个大铜柱子,里面烧着热气。

整个大殿都是温暖如春。

“陛下、太子殿下到,百官相迎!”

不过一会儿。

吉时已经到了。

百官们也都到齐,各就各位。

随着郭安那一声独特的嗓音叫出来,整个大殿迅速安静下来。

李世民、李承乾两人穿着皇袍,一前一后走进了大殿。

“臣等拜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陛下恭安、太子殿下恭安!”

李世民和李承乾在百官相迎之下,走上首位。

李承乾站在了百官之首的位置上。

李世民则是坐在了御座上。

“众卿,免礼!”

“赐座!”

随着李世民大手一挥,内侍们搬出了椅子来,一百零八位朝中大臣,依次落座。

相对来说,在李世民手底下当官,要比其他皇帝好不少。

就是这早朝上,都有着小椅子坐着,还有着靠背,可以靠着,不至于一直站着。

就是跪坐在坐垫上,时间长了,双腿也受不了。

像是李靖、李勣、尉迟敬德、程咬金这些武将们,前半生都是征战四方,身上有着不少的伤口。

如今年龄大了,肯定是风湿病、关节炎什么的。

跪坐在地上,对于他们而言,也非常难受。

“诸卿,今日这大朝会,我们要议的第一件事,便是大唐的三大码头。”

“第一个码头,位于安东都护府,第二个码头位于山东的烟台,第三个码头位于岭南。”

“如今,随着大唐开始从海上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前往西方。”

“这东南的一个码头,已经不够用了。”

“北海造船厂也扩建的差不多,再扩建下去,还是一样,人手并不足,需要在东南再建一个南海造船厂。”

“诸卿可以就此建言一二。”

既然是大朝会。

该有的仪式什么的,得留到后面。

这早上来,就是为了朝议。

贞观十五年该做什么,也应该有一个定论。

定下来之后,就可以交给太子李承乾了。

长孙无忌第一个站起来,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在建造南海造船厂之时,应当挑选交通便利之处。”

“如今,大唐官道已经从京师修建到了江都,从江都又修建到了苏州。”

“可再往南,修建至台州,于台州始丰县设立南海造船厂。”

台州郡丞张万里乃是长孙无忌的学生,寒门学子出身,得到了长孙无忌的资助才开始读书。

也是贞观八年的进士,从一个县丞到如今的一州之郡丞,用五年的时间。

这种晋升的速度,在大唐也算是非常快了。

张万里此人也有一些才能,当年百万流民南迁,他就主动前往岭南那边担任县丞,负责安置流民。

他亲自带着流民在台州之地开荒,又是恩威并施,树立了威望,让地方上的百姓们都能够听从于他。

再后来,又是兴修水利,用来灌溉。

第二年,他所在的县城的粮食收成就比较高,后来又是推行桑基鱼塘、养殖业。

鸡、鸭、鱼、猪这四类养殖业的发展也很快,直接带动了治下县城百姓们的收入。

并且还能够处理好洞獠人、北地迁移之民、流民等来自于不同地方的百姓们的关系。

当然,这其中肯定也少不了如今尚书令长孙无忌的帮扶和提点。

长孙无忌一开口,很多人都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过,他说的也不是一点儿道理都没有,完全就是为了给台州郡丞张万里揽功。

毕竟,如今官道已经修建到了苏州,也正在向着台州那边修建,通路也是早晚的事儿。

而台州又在南海,有着比较长的海岸线,还有一些海湾。

按照工部、将作监那边制定下来的建设码头规则,在台州建造一个码头,应该也能符合条件。

更为关键的是,台州属于岭南的东南之地,在这里建造码头和造船厂,也能带动岭南之地的发展,让这里的百姓们也有一个养家糊口的生计。

毕竟,一个码头建立起来,就会容纳很多往来的商船。

商船的货物不管是上船,还是下船,都需要搬运工,一个码头就能够养活几百个家庭。

再加上,这造船厂也需要很多工匠。

原本在将作监的一些少匠,其祖籍在岭南那边的,就可以有机会回到祖籍之地。

好是好,但是也不是最好的方案。

像是崔民干就推荐惠州,因为惠州靠近贺州。

以后,从西方回来的货物,就可以从惠州到贺州,再从贺州到京师。

而且,崔仁师已经带走了不少崔家的子弟。

若是发展惠州,就可以让崔家的子弟有机会揽功,从而获得晋升的机会。

再加上,惠州又靠近琼州。

而琼州则是赵王陈平安的领地。

想来,赵王陈平安也更有此意吧?

也有人建议,直接在越州的海边建立码头和造船厂,因为这里更加靠近西方。

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南沿着海岸线就能够最南海域,从那海峡穿过,就可以航行到天竺、大食等地。

更有人建议,直接在兰那泰(泰国)之西的地方建立一座和越州一样的重城,在那里建造一个码头和造船厂。

这样一来,岂不是更容易从这里到达西方,甚至是更西的地方?

从西方带回来的货物,停靠在兰那泰的码头,再通过陆运,最好是大型蒸汽机车运输到越州,再从越州到永州、彬州,北上九江,再以水路到达襄州,最终抵达京师。

最南的海峡并不太适合航行,那里的海盗比较多,也比较猖狂。

大唐的商队时不时就遇到了当地的海盗,他们为了抢夺大唐商队的船上的那些物品。

都是连命都不要了。

都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还是让大唐的海军们有一些头疼。

总之,对于在南边建立造船厂和码头,大家的意见都比较多。

对于这件事情,李世民和陈平安也有过讨论。

用陈平安的话来说,不如一劳永逸,直接在兰那泰的西边海岸建造一个大型码头。

兰那泰如今也是向大唐俯首称臣了。

程咬金、薛仁贵带兵驻扎在越州,对兰那泰、吉篾(柬埔寨)等地,就是一个非常强的震慑力。

不然,大唐的西南丝绸之路恐怕是很难建立起来。

这些地方也都是野蛮之地。

很多百姓甚至是衣不遮体,一个一个穿着树叶、藤蔓等编制的东西当做衣服。

要不是大唐发展岭南,很多商贾们从西北转战西南,带来了很多很多货物。

这里的百姓们的生活,可能连吐谷浑的百姓都跟不上。

李世民虽然已经有了想法,但是却并没有直接独断专行,而是让百官们各抒己见。

大家一起商讨。

“台州之地,虽在岭南,却也只是在岭南之东。”

“若是我们的商船可以到达这南瞻部洲之地,在台州建立码头和造船厂,也是最好的方案。”

“但是我们的商船现在还没办法横跨这么大的海域,最后到达南瞻部洲。”

“故此,在台州建立码头,大唐的商船从台州出发,还要走很长一段海岸,才能够穿过南部海峡,到达西方。”

李世民抬起手,让大臣们安静下来。

他开始分析着。

“至于这惠州之地,也是如此,诸卿也听闻过南部海峡海域的海盗。”

“这些人比当年的突厥人还要野蛮。”

“为了大唐商船上的货物,如疯狗一般抢夺。”

“大唐海军如今虽然有着火霹雳,可是出征三次有余,至今还没能完全剿灭这南部海峡海域的海盗。”

“朕以为,当先应该饶过南部海峡,才能保证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李世民这么一说,大臣们也都明白了。

陛下这是想要把码头建立在兰那泰的西边海岸了。

王珪这是站起来,躬身道:“陛下,兰那泰之地距离大唐十分遥远,不仅如此,兰那泰又是番邦。”

“我们又如何在兰那泰的地方建立我们的码头?”

“一旦我们辛辛苦苦完工,还没使用,却被兰那泰抢占,又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霸气道:“区区一个兰那泰想要抢占大唐的码头,他若敢抢,朕就让他后悔做出这个决定!”

这时,马周也站出来了。

他开始讲述着一些数据,比如,从开辟了西南丝绸之路,建立了西南海上丝绸之路,大唐的商队们从南部海峡一共往返了几次,又发生了多少次的海盗抢劫商船的事,又有多少商贾们死于海盗之手。

当这些数据摆在了大臣们的面前的时候,该怎么做,其实也就清楚了。

“陛下,臣以为,这码头应当在兰那泰建立,一则可以饶过南部海峡,减少风险。”

“二则,也能缩短行程,在南部海峡航行的时间,若是没有海盗,自然要快一些,但是有着海盗在,就必须要小心海盗们拦路抢劫。”

“这时候,从路上的越州直接到达兰那泰的西海海岸,修建一条直道,相对来说,也更快更安全。”

“三则,兰那泰如今已经是俯首称臣,那边还是未曾教化之地。”

“大唐既然是天朝上国,理应教化万民。”

“如今已经教化了突厥、吐谷浑、吐蕃、高句丽、东瀛等番邦,也不差兰那泰一个。”

“四则,如今的安西都护府地广人稀,以前设立的驿站、县州一级的官吏,如今还有不少。”

“臣以为,当把这些官吏撤出一部分,前往兰那泰之地,负责建立重城和码头还有造船厂。”

安西都护府那些靠近着沙漠、戈壁等地的百姓们,都被迁移到了河套之地。

而那边的官吏还有不少。

安西都护府已经不需要这么多的官吏了。

他们在安西都护府那边也没什么事情可做,还拿着俸禄,再加上,这些官吏自己也不想继续呆在这个连喝水都是一个大问题的地方。

马周的建言,也引起了不少官吏们的支持。

就连王珪等人,也都是权衡之后,选择了支持马周的建言,撤出一部分安西都护府的官吏,让他们去兰那泰。

同时,又想到一点,在台州、惠州等地建立码头和造船厂,当地是有着官吏的。

若是在兰那泰之地建立重城、码头、造船厂,就相当于是从头开始,需要的人手更多。

这也是一个机会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