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消费者,全民消费,边关四大重镇

能治理好吐蕃子民的的只能是吐蕃自己人。

大唐的官吏到了吐蕃,只会各种瞎折腾,不仅如此,还可能引起吐蕃人的反感。

其实,当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动静,摧毁掉大部分吐蕃人所有的骄傲之后,个人荣辱其实就不算什么事情了。

唐人的帝王掌握着雷霆,那么,他才是这世间最强大的神。

不管是以前的密宗也好,还是如今的中原佛门也罢。

也一直给他们传输着神明高高在上,俯瞰人间,掌握六道轮回之力。

以前,可能无法想象神明是什么样子,又有着何等的威力。

当见识到了那一场石破天惊之后,就知道了。

吐蕃人见到唐人之后,都是毕恭毕敬,生怕那雷霆之力降临在了他的家中。

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派遣手段强硬的官吏去治理吐蕃了。

毕竟,这么厉害的官吏,放在大唐境内反倒是还能够整顿一下大唐地方上的官场,成为地方上的青天大老爷。

而那些有心想要用一用自己手中的权柄的官吏,倒是可以去吐蕃那边混一混。

当然,李世民好不容易掌控了整个吐蕃,自然是不会就这么放弃。

大唐的官吏最大的作用,就在于,一年之中,找上几个欺压吐蕃百姓们的吐蕃贵族,然后把他们拉出来,当着大部分吐蕃百姓们的面,来一个明正典刑,彰显大唐之公正公道,也就可以了。

很多时候,在绝对的震慑之下,再给上钱,也就好办事儿多了。

有了第一个拿钱,心甘情愿、老老实实地给大唐官吏办事儿的人,就能从吐蕃人中间找出一百个,一千个愿意给唐人办事的人。

而大唐的官吏帮助吐蕃的贵族治理吐蕃,也就成为了长久之计。

甚至是在后面,还受到了吐蕃百姓们的欢迎。

什么唐人来了有粮食,唐人来了有酒喝,唐人来了有饭吃,唐人来了有钱花。

吐谷浑的人来了,有猎枪。

总之,是唐人带给了他们富裕的生活。

现实也是如此。

大唐想要在西域的荒漠边缘,种上白杨树、柳树、荆棘树等耐干旱的树木。

所以就在月牙泉的地方,建立了一座简单的荒漠之上的都城。

然后呢,想要建造都城,想要在这里种上大片大片的树林,就需要很多人。

吐蕃、吐谷浑等地有着很多很多吃不饱饭的百姓,当他们听说这里可以吃饱饭的时候,也都愿意拖家带口,在这里,吃上一口饭。

就算是一顿只有两碗稀粥,那也是天大的恩赐。

再然后,也不能白吃白喝吧,大唐人给他们一口吃的,再给他们工具,让他们去种树,在西北之地,建造一个大大的绿洲,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嘛。

吃了唐人的饭食,就要给唐人干活。

这一点,在唐人和吐蕃人看来,也没什么问题,大唐自贞观元年之后,就一直实行着这样一个国策。

没饭吃,官府可以给你一口饭吃,但是吃完了,也要去工地,劳作一天吧。

不能啥事儿都不干,白养着你啊。

而当绿洲慢慢地扩大,当树木可以为小草遮阴,可以防风固沙的时候。

月牙泉旁边的都城,已经拥有了三万人口了。

而贞观八年年底的寒冬,这里只是冻死了十几个人,这十几个人,还是拖着年迈的身体,到了这里,白吃白喝活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

而对于吐蕃人来说,这些老人本来其实早就应该死了的。

因为在很多地方,当人老了,就要自己进入那天山上,寻找神明的庇佑,进入往生极乐。

说白了。

人老了,就没有价值了。

这时候,子女连自己还有孩子都养不活,又如何去赡养老人呢?

要么,他们自己去天山上能活一天是一天,要么,就是被子女给抬上去。

而这些到达了月亮城的老者,本来应该死在那雪山上的。

可他们最后还能多活一个月,直到寒冬来临,冻死在了墙角。

而唐人还会去买来一个席子,裹着尸体,抬出城外十几里地,葬在了绿洲之间。

那大唐官吏顺手一指,就定了下来。

以后,凡是死了的人,都会葬在那里,葬在他们亲手种出来的绿洲之间。

吐蕃、吐谷浑、突厥等百姓们沸腾了。

他们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够过上这般日子,每天都有一口饭吃。

也不需要从早到晚地劳作,更不会睡在潮湿的草地上,又或者是满是味道的羊圈里面,可以睡在他们一起垒起来的水泥砖房子里面。

随着这个房子比较矮小,虽然空间也不是很大。

但是,这就是他们的家,是他们亲手建造起来的家啊!

如今不仅有了家,还有了安身之地,死后,还能够埋进那绿洲之中。

那一定会去往往生极乐吧!

大唐不仅仅是想要在月亮泉旁边建造一座月亮城,还想要在那里种出一大片的绿洲,连接西关等地。

更要在丝绸之路上,种出来一条绿道。

也就是丝绸之路的两边,都将是一片树林!

而月亮城的大唐官吏,西北总管张亮,还做出了规划,西边是埋葬之地,东边就是他们的庄园,将会在那里种上一片一片的葡萄林。

到时候,他们会用上这里的葡萄制作出来美味的葡萄酒。

这将会是月亮城的子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不仅如此,以后还会在这里制作葡萄干。

那位赵王陈平安在大唐邸报上面说过,吐谷浑中有长寿者,便是日日食用葡萄干。

再加上,吐谷浑乃是酷热之地,炎热可驱赶身体中的邪气。

所以才会有长寿者。

张亮来了之后,发现这里确实是和关内有一些不一样。

气候十分的干燥,冬天却也是异常的寒冷,估计淮南等地的人,都忍受不了这里的寒冷。

大唐对于突厥、吐蕃、东瀛三地的治理,都在慢慢地跟进。

在李世民的桌子上,一直都摆放着这三个地方的疆域图,以及各种消息文书、密信等。

大唐境内的盛世,只需要按照五年规划去完成就可以了。

而大唐关外的盛世,自然是想要什么样的盛世,就去缔造一个什么样的盛世。

李世民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上坐了很久,直到日头偏西,陈平安随着郭安走了进来,才放下了手中的文书。

直接起身,走到了旁边的偏殿。

郭安见此,连忙引着陈平安走到了旁边的偏殿,又拿出了青茶茶叶。

李世民挥挥手,郭安就连忙躬身退下了。

“月亮城已经建起来了。”李世民亲自动手泡茶,一边泡着茶,一边说道。

陈平安也打着下手,帮着忙。

“西北有月亮城,东南有琼州,西南、东北还差两个重城,就可以凑齐东西南北四大边关重镇。”陈平安道。

李世民倒掉了第一道洗茶水,说道:“东北的营州,西南的昆州这两座重城,会建立起来的。”

“月亮城靠近吐蕃北地,昆州靠近吐蕃南地,一南一北,也可分化吐蕃。”

陈平安道:“如此一来,关内可稳几十年。”

李世民道:“几十年还是太短了。”

陈平安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人心难测,如今,大唐能够让他们从饥寒交迫之中,有一口吃的,还能够有一个避寒的房屋住着。”

“再过几十年,月亮城发展起来,有了十万以上的人口。”

“到时候,必定会为了土地资源、粮食、生活物资等产生矛盾,到最后,矛盾激化,就可能生起祸端。”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谁敢闹,杀谁。”

其实,也就是一句气话。

到了那时候,杀肯定是要杀的,但是闹起来,也是必然,不可能完全阻止的了。

毕竟,人吃饱了,就会胡思乱想,就会生出更大的野心。

李世民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又给陈平安倒了一杯。

这若是被长孙无忌等人看到了,估计要酸死。

他们也不是没有喝过李世民亲自泡的茶,但是不会像是陈平安这样,喝的次数比他们还多,都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并且还会不慌不忙、一点儿也不激动,不紧张地给李世民打着下手。

以前,李世民不过是天策上将的时候,他们还会稍加尊敬,而大多时候,天策上将还要礼贤下士,对他们客客气气的。

而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之后,也就不一样了。

他们要对李世民客客气气,尊敬无比,不敢有一点儿失礼之处。

“记得上一次,你讲过千年之后的商业模式,其中就有什么小农经济,也有什么资本、消费者、企业家、品牌效应等。”

“朕想要听一听,什么是消费者,什么是全民消费。”

李世民换了个话题。

陈平安也不想继续吐蕃这个话题,用李世民的心思来说,就是谁敢闹,杀谁,除此之外,也没其他能够镇压那些野心勃勃的人。

“陛下,所谓消费者自然是就是买方,也就是花钱买东西的那一方,因为他们花了钱,所以就是消费了钱财,也就称之为消费者。”

“大多数时候,消费者会直接进入他们最熟悉的店铺购买商品,因为他们会认可这些商铺的商号,下意识就觉得这些商号的货物质量好,甚至是因为这些商号的商铺里面的商品非常昂贵,做工、用料也都很好,就有面子等等。”

“这个就是品牌效应,所以品牌的出现,是区分消费者是否富裕的一个尺子。”

“原来交通不发达,大家粮食自给自足,工具家具自己造,所有人都是生产者。即使存在社会分工,大家的产出也都非常低,没什么剩余产品,拿去从事商业。”

“而且交通非常的差,不少地方没有桥,想要过河,都必须绕路,到达水位非常低的地方,趟过去,再前往其他地方。”

“出一趟远门,还会遇上山匪拦路抢劫,运气好一点儿,也就舍了财免了灾,运气不好,人财两空,所以这时候的运输成本很高,也就只有比较轻、容易保存的时间长一些、价格还要非常高的商品才会流通。”

“这也就是为何有这一句口号,想要富,先修路了。”

“路不通,商贾也比较少的情况下,大家也都是自给自足,看起来也能保证饿不死。”

“但是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是不利于发展的。”

“时间是一直往前的,不会倒退回去,那么发展也是一样,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每一个时代的生产力都不同。”

“这其实也是发展的标志,所以就需要促进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发展呢?”

“唯一的方式就是让百姓们慢慢地从自给自足到生产、消费相结合。”

“南方的水果可以卖到北方,北方的苹果可以卖到南方。”

“东海的闲鱼可以卖到关中,关中的羊肉也可以卖到东海之滨。”

“这时候,百姓们会发现,他其实可以提高一下生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持全家的温饱,还能存下一点儿钱,买上几匹布,缝制几件衣服。”

“若是再努力一下,甚至是还能给自己垒起来一套四个厢房的屋子。”

“要是全家人都能有活儿干,都能够努力一下,说不得,还会垒起来全村最好的宅院,成为村上的第一个富起来的人家。”

“如此,有了村中的首富,就有了乡上的首富,也会有着县城之首富,州城之首富……。”

“富起来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们也就养得起更多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多了,到了最后,也会分个家,也要想办法养自己一大家子。”

“这时候,若是教育也能发展起来,成为国之大才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普普通通的人会更多。”

“如此一来,大唐的这一层,永远会有劳动力,会有生产者,再往上,都是消费者。”

“若是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了,生产者也会是消费者。”

“到了那时候,就是全民消费了。”

“这才是真正的盛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