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变法是漫长的

这样的盛世能不能实现?

也不是不能,毕竟千年之后的那个时代就差不多实现了。

可要是在大唐来一个全民消费,难不难?

难!

不是一般的难。

首先就是生产力,因为生产力的不足,导致很多百姓们根本就无法成为消费者。

一年到头,这手中都没一文钱。

你让他们怎么消费?

就算是从东瀛那边带过来的银币越来越多,西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兴盛。

可大唐如今有着一千六百万余的人口,共三百零五万余户,这还是去年开始整顿了流民之后,增加的户口。

连大唐朝野上下的官吏、勋贵、世家、名门、豪族、乡绅等都没有喂饱。

又何以谈什么全民消费?

陈平安和李世民也都明白,想要在大唐实现全民消费,促进生产、消费的双发展,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也不能因为不可能,就不去做。

最起码,李世民同意了以工代赈,也同意了开发丝绸之路,还同意了修建十条官道,以及如今的州州通。

就是在想办法,提高生产力,促进消费力。

大唐在东瀛那边建立了两座都城,其中一座,直接就建在了石见银山的旁边。

意思也很明显了,大唐看上了那座银山。

舒明等人就算是心有不满。

可是,他们的东瀛武士在大唐的海军面前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被打的抬不起头来。

而在吐蕃的一场石破天惊,更是吓得舒明等人瑟瑟发抖。

苏定方也算是一员老将,如今直接成为了封疆大吏,乃是征东大将军,也是大都督。

不过,他这位大都督的都督府不在大唐境内,而是在东瀛,在他带着的人建立的都城中。

苏定方也很清楚,东瀛这一块地方对于大唐的重要性,特别是东瀛的这一座银山。

大唐已经开始推行银币,将会需要大量的白银。

他的任务就是把东瀛的银山给搬到大唐,制作成无数的银币。

同时,还要维护大唐——东瀛这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维护大唐商贾在东瀛的交易。

毕竟,而今的大唐商业环境,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公平的商业环境。

谁家有影响力,谁就能占据那一片区域的市场份额。

只要在海外一些地方,本地实力地下,而勋贵之间自己有默契,才有可能达成类似于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就算是以正直、谏臣出名的魏徵,家中也有一两个商号,只不过,魏徵并不想以此来发财罢了。

如长孙无忌、房玄龄、程咬金、尉迟敬德、李勣等,谁家不是七个八个的商号。

毕竟,一大家子要养活。

又作为这大唐的勋贵,还是朝中大臣,也有一些,和大家闺秀联姻,也都手下了商号,也都要依靠家族之产业,来过上更为富裕的日子。

默契这东西,就是不被发现,等于没有发生。

所以,连这些人都没有喂饱,又谈什么全民消费?

生产力跟不上,消费水平必然不高。

陈平安心中感叹,觉得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实际上是困难的,看似困难的实际上是简单的。

比如发展生产力,建立一套工业体系,看似困难。

但是实际上,有一些产业已经成型,而大唐百姓们的思想和社会风气都是比较开放的,百姓们的接受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有时候,并不是陈平安从后世带来的灵感有用。

而是百姓们本身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一直都比较高,不管是大唐,还是千年之后的现代化。

谁又不想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呢?

谁又不想过上有着柔软的纸张,擦一擦·屁·屁呢。

谁不想,自己家中就有一个抽水茅厕,不再忍受那非常恶心人的味道呢?

其实,历史并非没有其他人的灵光一闪。

只是,一切的发明创造,一切的新鲜事物的出现,总要有一个过程。

就好比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新的物件的出现,必然也是现有理论,有了理论,也就有了发明创造的思维,也就有了实践的基础。

再加上,技术提升对商品竞争力的提升,完全比不上,权力对商品竞争力的提升。

陈平安将思绪拉过来,说道:“陛下,如今想要提高消费水平,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生产力水平。”

“只有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才能够让人有着消费的机会。”

李世民说道:“这一点,你以前也讲述过,有钱人从来就不会在乎商品的价格高低,而是在于商品的品质,以及商品的用处,还有商品能不能带给他消费效应。”

“有钱人也不是愚蠢之人,看到一个商品,就会直接买下来。”

“所有一切的消费,最终的目的,还是我需不需要。”

“也就是人的需求。”

陈平安回道:“陛下英明,确实是如此。”

很欣慰。

时不时地进入皇宫给李世民讲课,嘴皮子都要磨破了。

如今看来,效果不错。

最起码,李世民已经学到了很多,也能接受,还会融会贯通。

只要是能够开拓李世民的视野,还能够让他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就值了!

李世民对陈平安指出的方向,心中思忖片刻,觉得可行。

因为,在这八年以来,大唐从陈平安的身上受益良多,而他李世民也算是那个最大的受益人。

没有陈平安,能够那么轻松地打败突厥,能够兵不血刃征服吐蕃?

还能把东瀛的银山,搬到大唐?

若是没有看到陈平安所写的史册,可能也就没有一个对比,不知道原本是个什么样子。

而看到了史册之后,也就能够明显感知到。

史册上的贞观八年的盛世,和如今贞观八年的盛世,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李世民说道:“岭南那边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明年应该会更好一些,朕打算再多建一些粮仓,用来储存新粮,在把陈粮卖出去,你以为如何?”

陈平安回道:“陛下,千年之后有一个专门负责粮油的官署,也是国家企业官署,收取的粮食,会集中起来,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做成能够保存几个月的商品,再卖出去。”

“而这个成品的价格,是未曾加工的粮食的价格的五倍不止。”

陈平安其实也不知道粮食的原价是多少,他看的比较多的是历史类的帖子,看到的一些新闻中,也没有写出来。

脑海里面检索出来的所有记忆点,没有关于粮食的原价、预售价、售价、利润等相关知识。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五倍是在关内,到了关外,便是十倍了。”

陈平安又道:“陛下,这个价格,不过是臣讲述的千年之后的定价,至于如今的定价,其实还是可以交给市场,交给那些商贾。”

“臣相信,他们是绝对不会让自己亏本的。”

陈平安也是见到过大唐的商贾,接触的时间也比较长,别看裴明礼等人在他面前毕恭毕敬,若是了解了这些人在东瀛、西域等地交易,其手段有多黑,估计就永远不可能把他们当做是朋友了。

吃人不吐骨头,说的就是他们。

陈平安也能理解之前的帝王们为什么要打压商贾,社会之风气,也都是士农工商。

是除了苦力、流民、奴隶之外的最下等。

商人的眼中只有钱,因为他们也都是普通百姓,甚至是流民等出身。

他们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就只有从商了。

李世民复又起身,徘徊了几步,最后叹息一声,说道:“天下之事,在内不在外,变法之事,亦是如此。”

“利不百,不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最先变法的魏国,因此而强大,还有了魏武卒。”

“可是,李悝变法最终也是人亡而政息。”

“商鞅变法而强秦,秦王虽然处死了商鞅,可他的变法之国策却并没有因此而废除。”

“所以秦朝能够得以强大起来,横扫六国。”

权谋伎俩,都是小道也。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很多时候欲速则不达。

李世民也能理解,陈平安一直强调的是温水煮青蛙,也一直害怕步子迈得太大了,最后因为变法而影响了大唐国祚。

陈平安赞同道:“陛下所言极是,在臣看来,不管是施以仁政、休养生息,还是修建官道、促进丝绸之路的发展等,都是在变法。”

“我们不必直接喊出口号了,也不必直接明确表达了自己想要变法的心思。”

“将作监之重要性也已经人入人心。”

“一个火药,足以让天下所有人都不敢小觑将作监,那么,建不建科学院,都已经无所谓。”

“将作监就是科学院!”

李世民心中一动,说道:“不错。”

陈平安继续道:“陛下,臣打算在琼州建立新的城镇化,一地先行,再推广到天下。”

李世民沉吟片刻,问道:“便是你当初所讲述的那种村村通、百姓自由往来,集中式的城镇化吗?”

陈平安回道:“是的。”

李世民说道:“嗯,若有什么需要,可以和朕说,朕也对你所说的城镇化很感兴趣,建造好了之后,朕让李承乾也去看一看。”

“他现在啊,得知李恪在恒州的所作所为,有一些着急了。”

“好在,朕也言明了,打算让他开始接手工部,先从六部的官吏开始做起,熟悉了六部之后,再去御史台那边。”

“以后,也可为巡察使,看一看这大唐天下百姓们的疾苦。”

“你也说了,坐在高高的殿堂之上,听着百官的奏章,却很少有人真正去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这种脱离实际的做法,不仅影响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使得朝廷与民间产生了隔阂。”

“李承乾从小到大,见到的那些贫苦百姓也很少。”

“真正的疾苦,只有看的多了,亲眼看到了,才能感同身受。”

陈平安抱拳道:“喏。”

建造琼州。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路的问题。

道路不通。

物资难以运送,运输成本就会非常高。

只有道路通了,往后什么物资都能够进入琼州,而琼州的商品也能很快到达高州,进入关中。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有人,能够理解陈平安建造琼州的意思,能够顺着陈平安绘画的蓝图来做事儿。

也就是有人能够成为陈平安的代言人,能够替代陈平安,前往琼州,治理琼州。

这个人选就比较难了。

毕竟,琼州算是陈平安的封地。

想来想去。

陈平安最后想到了裴明礼。

这位从草民到长安富商,再因为生财有道,进入了李世民的法眼。

也确实是有能力的一个人。

而陈平安也接触过他,并且双方也多次合作。

陈平安更是知道,这个人的野心比较大,商贾之身到底是商贾之身。

他想要的更多。

既然如此,那就给他一个机会。

治理好了琼州,就能够顺势得到官职,从而成为大唐官吏,从此不再是商贾之身了。

李世民看了陈平安的奏章之后,也就直接批复了。

本来就说好了,有什么需求只管说。

现在不过是要一个人而已。

李世民当初也给裴明礼许诺过,只要是听话,经营好了海上丝绸之路,好处少不了。

现在,也算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

裴明礼成为了赵王在琼州封地的长史,而唐朝的大都督府长史从三品,负责长史的地位很高。

其他职位包括大都护府和亲王府长史从四品上,中都督和上都护府长史从五品上,下都督府和上州长史从三品……等。

陈平安为赵王,其封地在琼州,却并不是琼州的都督,毕竟封王封地,不可能还会给大都督权柄。

不过,裴明礼却是都督府的长史,从四品上的官职。

不给这么一个官职,裴明礼到了琼州,也没办法成为陈平安的代言人啊!

而接到了皇帝指令的裴明礼,本来还在想着,开年之后,要如何壮大商队,从东瀛那边搬回来更多的白银。

听完圣旨旨意的那一刻,是激动万分,欣喜若狂。

赵王陈平安乃是如今陛下身边的红人,他执掌的将作监,更是让朝中那些大臣们,都把儿子给送过去了。

还有那工部侍郎许敬宗等,更是想要抱着这位的大腿。

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他自己先抱上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