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们就应该有一个二代的样子。
身份不同,他们将来的成就也会不同。
或者说,父辈给他们定下来的成就早已经注定了。
李世民把李恪、李泰当做是李承乾的磨刀石,那么,李恪和李泰两人再怎么努力,最后的结果也已经注定了。
长孙无忌把长孙涣、长孙濬当做是长孙家的另一个未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长孙冲能守家,只要是站稳了队伍,就不必担心未来。
所以,他安排长孙涣和长孙濬进入了将作监,学会了手艺,在以后当一个工匠,或者是说,国之重匠,也不成问题。
以前,将作监少匠可能没什么出路。
如今的将作监少匠绝对能够以功获得爵位,甚至是进入工部,又或者是进入几座大唐重要的工坊。
比如,鞍山炼铁厂,这里有着大唐一半的钢铁产量。
大唐国家工坊这个概念已经有了,也就是说,朝廷出资建立的工坊,还设立了官署,隶属于工部,由工部直接管理。
这个炼铁厂冶炼出来的钢铁,会支撑将作监的用度,也会支撑地方上工程建设的用度。
关键是,将作监是要给钱的。
房玄龄看了看自家的二郎,摇了摇头。
他也没有想到自己聪明一世,怎么就生出来了两个不成器的儿子。
大郎房遗直还算是好的,性情温和、与人无争,却又感觉呆板实诚,城府不深,难当大任。
二郎房遗爱就不必说了,从小就比较壮实,如今十岁的年龄,每日就知道吃,还上蹿下跳,喜欢拆家。
房玄龄本来是想要把房遗爱送去将作监那边打铁,可惜,年龄太小,对方没要,给送回来了。
房玄龄如今也是对二郎房遗爱每天在家中舞刀弄枪、上蹿下跳有一些深深地无奈。
在长安城的晨曦中,房府内静谧而庄严,一缕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书房的案牍之上。
房玄龄此刻正端坐于书桌前,手中紧握着一卷泛黄的古籍,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凝重。
他心中盘算着,今日要借这晨光,对儿子房遗爱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诲,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儿子,不能就这么放弃了。
房遗爱性格中多了几分纯真与憨直,少了些世家子弟的机敏与城府。
这个性子,若是在寻常人家,也可当一个庄稼汉,或者是打铁、屠夫什么的,也能养活自己。
可是,生在他房玄龄的家中,以后必然会卷入朝堂之争。
除非,以后真的让他学一个手艺,然后离开长安,远离朝堂纷争。
房遗爱其实热爱武艺,对诗书礼仪则不甚上心,这让房玄龄既感欣慰又忧虑重重。
欣慰的是儿子性情纯良,无争权夺利之心;忧虑的则是这样的性格,在波诡云谲的朝堂之上,恐怕难以立足。
“遗爱,来书房,为父有话与你说。”房玄龄的声音温和而有力,穿过庭院,传到了正在后院练习武艺的房遗爱耳中。
房遗爱闻言,匆匆擦拭去脸上的汗珠,整理好衣衫,便大步流星地走进了书房。
他看见父亲正襟危坐于书桌前,就有一点儿害怕地不敢上前。
“父亲,您找我?”房遗爱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硬着头皮上前,行礼问道。
房玄龄微微一笑,示意儿子坐下,然后缓缓开口:“遗爱,你可知为父今日唤你来所为何事?”
房遗爱摇了摇头,憨憨地直接说:“孩儿愚钝,还请父亲明示。”
房玄龄轻叹一口气,心中虽有无奈,却也更加坚定了要教导儿子的决心。“遗爱,我房家世代忠良,你既然为房玄龄之子,不能只会舞刀弄枪。”
说着,他指了指桌上的古籍,“这些,是为父精心挑选的兵法、历史典籍,你需认真研读,以增长见识,提升智慧。”
然而,房遗爱听后,眼中却闪过一丝迷茫。
他自幼喜爱舞枪弄棒,对这些枯燥的文字实在提不起兴趣。“父亲,孩儿愚笨,怕是读不懂这些高深的书卷。孩儿还是更喜欢骑马射箭,保家卫国。”
房玄龄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房遗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可是不读书怎么行呢,不读书不识字,就是一个莽夫。
“遗爱,你可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武艺虽好,但若无学识相辅,终难成大器。为父不求你成为文治武功皆备的全才,但至少要能读书识字呀,以免日后为人所欺。”
房遗爱低头不语,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可是,他又不敢忤逆了房玄龄。
看着房遗爱就这么低着头,不说哈。
房玄龄只觉得一阵心累。
老大耿直,老二憨厚。
房家之未来,恐怕也能一眼看到了。
房玄龄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挥挥手,深感无奈地说道:“算了,你出去吧,为父也就不为难你了。”
房遗爱一听,连忙抬起头,憨憨地笑着道:“阿耶最好了。”
说完,起身就跑出去了。
房玄龄再一次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
陈平安点了点头。
对于长孙涣、房遗直等人最近的学业表示满意。
说起来。
这些二代之中,也就长孙涣、房遗直、虞昶(chang)、杜构、魏叔玉、魏叔瑜、萧钺(yue)等,算得上是还能教一教。
而尉迟宝琳、高至行、柴令武等人则是无心学习,甚至是看不上将作监少匠这种官职。
而程处亮、程处弼等则是志不在此。
陈平安也不会强求他们这些二代们,都能够进入将作监,都可以学会将作监的各种知识,成为将来发展将作监,推行科学之道的人选。
在他看来,科学若是和政治有了牵连,就会失去他的作用。
科技应该是为所有人谋福利,是为了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而提供工具和依据以及道理的。
而不是为了政治,为了某个人升官加爵,为了某一个人心中的野心而服务的。
陈平安也从这些二代们发现了一位还算是可造之材的人,此人便是虞世南的儿子虞昶。
此人在学习能力上,比长孙涣还要强一些。
若论在将作监的学习状况,此人当为第一,杜构为第二,然后是长孙涣、魏叔玉两人,再然后是房遗直、萧钺等人。
虞昶也就得到了陈平安的重点关照,当然,对于这些二代们,也没有区别对待。
不会因为他们的父亲,也不会因为他们的未来如何,就会轻视了谁,又或者是冷落了谁。
虞昶是因为他本身的学习能力强,对于将作监这边的诸多研究项目,也是非常感兴趣。
当然,在了解将作监的运作之后,这些年轻的二代们,大部分其实都是很感兴趣的。
只能说,每一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科梦。
阳光透过古朴的窗棂,洒在将作监宽敞明亮的大厅之中。
虞昶身着儒衫,随着一众二代们进入了最新建立的一座工坊中,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他环顾四周,只见工匠们或低头雕琢,或热烈讨论,各式图纸、模型散落其间,展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此等景象,真乃前所未见!”虞昶不禁轻声赞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
他缓缓走向一位正在调试复杂机械的老匠人,恭敬地问道:“老丈,请问此为何物?竟能如此精妙地运转?”
老匠人抬头,见是虞昶,微微一笑,停下手中的活计,解释道:“公子有所不知,此乃我辈最新研制的‘水转连磨’,利用水力驱动,可同时带动数台石磨运转,大大提高了粮食加工的效率。此乃格物致用之典范,既节省了人力,又促进了农耕之发展。”
虞昶闻言,眼中光芒更甚,他绕着机械细细观察,不时点头,赞叹道:“妙哉!妙哉!真乃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我原以为格物之学不过是纸上谈兵,未曾想竟能如此贴近民生,造福百姓。”
这时,田季走过来,说道:“将作监不仅致力于实用技术的研发,更鼓励创新思维与跨界融合。比如那边正在研究的‘指南车’,便是结合了天文与机械的智慧,旨在为行军打仗提供方向指引。”
“赵王之智慧,我们一生都学不完。”
“你们既然被安排在这将作监,那就好生地学,到时候,你们就会发现,这世上很多很多的真理。”
虞昶等人闻言,点了点头,又立刻被一物件吸引,快步走向“指南车”的展示区,只见一辆小巧的木质车辆,无论如何转动,其上的指针始终指向南方,不禁啧啧称奇:“此等奇技,若非亲眼所见,实难相信。看来,我需更加勤勉学习,方能不负此间所学。”
指南车是航海必须的工具,每一只舰船上面,都需要配备一个。
以免他们在海上航行的时候,万一掉队了,迷失了方向,还有一个指南车,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向着什么方向航行,能够靠近海岸。
这指南车上用的就是磁铁。
田季也向众人展示了一下磁铁,简单地讲述了一些磁这个概念。
而在工业园中。
李世民在六月中旬下令,将作监这边一切照旧,不得耽误了项目的研究。
而陈平安也就在六月底,确定了一个长期任务。
那就是发电机。
唐朝能够造出来金丝,还能用来缝制衣服。
那么,做出来铜丝也不是不行。
最简单的发电机,就是转子、轴承、磁铁,外加一个机械动力。
这个其实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检验是否存在电。
如果能够得到钨丝,自然是可以很直接地检验出来,是否存在电流。
因为有了电,钨丝就会快速灼烧起来,然后形成亮光。
这就和试电笔是差不多的道理。
可是,在这个时候,想要找到钨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陈平安的旅行包里面倒是有手电,可以用手电的灯用来做这个实验。
可是,那东西属于秘密。
真要是拿出来了。
那他的身份岂不是就要暴露了?
可若是这发电机能发电了,去不用来产生光亮,然后在夜晚照明,岂不是和脱裤子放屁,没什么两样?
所以,在建立发电机的项目的同时,还要建立一个附属项目。
那就是寻找到适合作为灯丝的材料,最好是合金金属,这样才能找到。
一般的铁丝、铜丝、金丝、银丝都是不太行的。
用脚踏车的机械动力形成的转数,然后发出来的电流,瓦数非常小。
一般的纯金属金属丝,恐怕是达不到那个点。
除了合金金属之外,还有那些陨石,也是可以在煅烧之后,进行冶炼,制作成为细长的金属丝,用来做试验。
不管多难,这东西出来了。
将作监对大唐的重要性,将会再上一层楼。
而且,对于世人了解科学,也能有了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这个印象甚至是比以前的那些琉璃镜、火药等,更为直观,也更能够改变他们的原本的三观。
所以,就算是再怎么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这是在火药研究出来之后,陈平安才打算立项的原因,想要提前千年做出灯泡,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儿。
而火药都用了那么长的时间,才得到了最佳的配方。
如今一个金属丝而已,只要是久久为功,必定会找到一个可以配合简单的机械动力的发电机,用上它的电流,发出光亮。
“磁和电这两个知识点,包含的内容太多,若是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学习,你们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接受,更无法理解。”
“所谓的磁,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就和引力一样。”
“越大的物体产生的引力也会越大,但是这个引力因为只有在非常大的物体上,也就是犹如我们脚下的大地,才能产生。”
“而磁,其实就是大地之下的磁铁。”
“这个磁铁不是人为创造,而是自然形成,对铁有着吸附力。”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被磁铁吸附……。”
陈平安一遍讲述,一遍给工匠们做着试验。
能够参与到发电机项目的工匠,自然是顶级工匠,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对新鲜知识点的接受能力,都是经过了陈平安这些年来的很多知识点的冲刷之后,还能坚持下来的人。
……
慕容伏允不想再隐忍了。
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的交汇处,有一个都城,屹立在戈壁之中,慕容伏允以其深邃的眼眸和坚毅的意志,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他不想重蹈覆辙,和吐蕃的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一样,死的不明不白。
大唐很强,可是这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益更大。
他眼红了。
或者说,吐谷浑的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眼红了。
慕容伏允深知“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他首先着手于内部的整合与巩固。
他亲自巡视各地,安抚民心,强调这场战争不仅是为了扩张领土,更是为了保护吐谷浑子民免受外来侵扰,维护吐谷浑子民们的尊严与自由。
同时,他加强了部落间的联盟,通过联姻、结盟等方式,增强了部落间的凝聚力,确保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能够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在吐谷浑王国的深宫之中,夜色如墨,星辰点点,映照着大殿内摇曳的烛光。
慕容伏允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凝重而坚毅,他的目光穿透了四周的寂静,仿佛能洞察到国家深处的每一丝波澜。
大殿之内,几位重臣与部落首领围坐,气氛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慕容伏允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诸位爱卿,近日来,我吐谷浑虽得山川之利,然外有强敌环伺,内有部族纷争,民心未稳,士气不振。吾心甚忧,故今夜召集尔等,共商大计,以求内部整合,凝聚民心士气,共克时艰。”
一位部落首领站起身,神色忧虑:“大王所言极是,近年来部族间因物资分配不均,时有摩擦,长此以往,恐将削弱我吐谷浑之根本。不知大王有何良策?”
慕容伏允微微点头,目光中闪烁,开口道:“吾意已决,首要之务,乃在于公平分配资源,确保每一部族皆能安居乐业。吾将派遣钦差,遍访各部落,详细了解其所需所急,而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牧场、水源及狩猎区域。同时,设立监督机构,确保政策得以公正执行,杜绝贪腐之弊。”
另一位重臣接言道:“大王英明,然民心士气之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除却物质保障外,精神激励亦不可或缺。臣建议,可于国内举办比武大会、狩猎竞赛等活动,既可锻炼勇士,又可增进部族间的交流与团结,同时设立奖赏,以激励民心士气。”
慕容伏允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此计甚妙!吾将亲自督办此事,让勇士们展示自己的勇猛无敌,也让百姓看到国家的繁荣与希望。此外,吾还欲推行教育,开设学堂,让子弟们学习汉文、兵法及治国之道,培养未来之栋梁,使吐谷浑不仅武勇,更兼文治。”
这时,一位老臣站起身,声音虽苍老却充满力量:“大王深谋远虑,老臣佩服。然则,整合内部,还需重视民心所向。建议大王广开言路,设立谏议之制,让百姓与士人皆可上书言事,如此则上下一心,何愁国家不强?”
慕容伏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卿所言极是,大唐天子有言,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吾将即刻下令,设立谏议院,广开才路,集思广益。同时,加强与百姓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他们的疾苦,让吐谷浑成为百姓心中的乐土。”
他要先安抚这些人,还要获得他们的支持,才能集结吐谷浑现有的所有力量,给大唐一个重重的一击。
只有这样,大唐才不能轻视吐谷浑,才不干轻举妄动。
最后,他再派出使臣,让大唐天子割让丝绸之路上的一半利益。
从而壮大吐谷浑。
什么不割地、不赔偿、不和亲、不称臣?
他要打破大唐天子立下的规矩!
慕容伏允进行了大规模的动员。
他选拔了部落中最勇猛的战士,组建了精锐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擅长在高原和山地间快速机动,是吐谷浑军队的灵魂。
此外,他还招募并训练了弓箭手和步兵,以丰富军队的战术体系,提高整体战斗力。
慕容伏允亲自督战,确保每一支队伍都经过严格的训练,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战争不仅是兵力与勇气的较量,更是物资与后勤的博弈。
慕容伏允深知此理,他下令全国上下积极筹备战争物资,特别是粮草和马匹。
他组织了大量的民夫和商队,从各地搜集粮食、草料和武器装备,同时加强了对马匹的饲养和管理,确保军队在长途奔袭和作战中能够有足够的补给。
此外,他还建立了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以确保物资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前线。
这就是吐谷浑上下一心的好处。
没有吐谷浑的那些贵族们、勋贵们、文臣武将们,还有那些商贾们的支持。
他是没办法做到能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中,集结十万兵力,以及这么多的粮草辎重。
不仅如此,慕容伏允也格外重视情报的收集与分析。
他派遣了多名间谍和密探潜入大唐境内,收集关于大唐军队布防、将领才能、地形地貌等方面的情报。
同时,他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获取更多关于大唐的情报。
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只有充分了解对手,才能在战争中占据主动。
大唐在吐蕃那边弄出来一场石破天惊的霹雳,吓得吐蕃上下直接跪了。
但是,当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后,却又十分不满,更是愤慨。
因为大唐用霹雳杀死了他们最伟大、最聪慧的赞普,他们的松赞干布!
有人想要为他们的赞普报仇!
慕容伏允自然是利用了吐蕃和大唐之间的不可消磨的仇恨,收拢了这些人。
让他们参与到这一场反抗大唐的战斗中。
在做好了一切准备之后,慕容伏允开始着手制定具体的战略部署。
他根据情报分析的结果,确定了攻击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他计划利用吐谷浑骑兵的机动性优势,采取突袭和游击战术,打算不断骚扰和消耗大唐的兵力,逐步蚕食其领土。
同时,他也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制定了多套备选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随着战前准备的逐渐完成,吐谷浑王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氛围中。
慕容伏允站在高高的王座上,望着远方的大唐疆域,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大唐的天可汗,不是不可战胜的!
……
“报!”
“凉州急报!”
“吐谷浑大军压境!边关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