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轻声道:“你还记得贞观十年的史册呼?”
陈平安一听就知道李世民在忧虑什么了。
贞观十年的史册,无外乎,史册上的这一年,长孙皇后病逝了。
原来,李世民的忧心忡忡在这里呀。
到底是伉俪情深,相对来说,他似乎更加在意长孙皇后,而非李渊。
想一想,其实也能理解。
“陛下,臣还记得。”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不再说话了。
陈平安想了想,劝诫道:“陛下其实也不必担忧,如今皇后娘娘的凤体安康,自当不会和史册上一样。”
“孙神医也得到了伤寒杂病论,增长了医术,不说完全治愈,却也应该能够压制皇后娘娘的隐疾,调理得当,应该不会有什么的。”
李世民却还是不太放心,轻声道:“可是……这史册上的天灾,还是会出现,就算是许敬宗治水五年,却也有洪灾、旱灾的出现。”
“就是洪灾和旱灾之影响比史册上小了很多。”
“而我其实也有让孙神医为父皇医治,也有过为父皇调理身体,制作合理的膳食饮食。”
“可就算是如此,贞观九年……。”
贞观九年,李渊还是死了。
似乎,史册上的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李世民也在担心,贞观十年的这一点,也不会改变。
陈平安却轻声道:“陛下,可还记得武氏呼?”
李世民岂能不记得武氏,那是恨之入骨的一人啊!
有时候,他还不太放心,担心自己没能改变什么,还会出现另外一个武氏呢。
到现在,武氏的名单还在他的那个箱子里面,和史册放在一起。
“记得。”
陈平安看着李世民,直接说道:“可是,武氏早已经是满门都出了意外。”
“也就是说,今后不会再有武氏了。”
李世民瞬间认真了。
他的眼神之中充满了严肃之情,整个人的气场也都变了。
“当真?”
陈平安点了点头。
武氏满门都遭遇了意外。
他的心中也有一个猜测,甚至是也不必猜测,这件事情除了李世民,还能是谁呢?
就算是什么历史长河的必然性什么的。
然而,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肯定稳固,谁也无法撼动。
再加上,还有他这位赵王在呢。
除非,历史长河把他也给抹去,把他在这大唐的所作所为全部给抹去。
不然,不可能还会回到原点。
如今,长孙皇后没有怀孕,新城公主……。
长孙皇后又得到了孙思邈的医治,还有长乐公主的亲自调养,以及锻炼身体,修养身体。
李世民也是多有照顾,在孙思邈的指教之下,合理饮食。
不然,不仅仅是长孙皇后,就是李世民的家族遗传病什么的,可能也要犯了。
好在,李世民也是听了陈平安的建议,每天都会打一套拳法,又或者是和李君羡等人练练手。
不管是春夏秋冬,都会出出汗。
李世民也明白陈平安的意思,武氏之祸不会再有,那这个就是改变。
故此,也不必要过于担忧。
只不过,对于李世民这位当事人来说,还是不太一样的。
若是他不知道这个史册也就罢了。
既然知道了,还是会担心,并且还会一直担忧,害怕会和长孙皇后阴阳两隔。
这一刻。
他也明白了,未卜先知并非是好事儿。
长生不老,更不是什么好事儿。
陈平安当初就说过,若是一人长生不老,就会看着身边的亲人,朋友等一个一个老死。
再然后,就是儿子、孙子、玄孙……。
等到几代之后,就会成为一个无情之人。
因为没了真正的亲朋好友,所有人都会把你当做是一个老不死的怪物。
从害怕你、恐惧你,再到最后的强烈反抗。
天下所有人都不会看到一个一直长生不老的人的存在,他们慢慢地也会渴望拥有这样的能力。
人的贪婪促使他们开始生出反抗之心,然后一步一步地试探。
又或者是,所有人都开始反抗你一个长生不老的怪物。
要么杀了你。
要么,所有人都用了和你一样的能力。
人,到底还是人。
既然是人就有着生老病死。
而长生不老就不再是人了,一开始是神,最后就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的怪物。
知道了史册那么多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好事儿。
李世民很早就不再喝的酩酊大醉了。
他害怕,担心自己喝多了,说胡话,然后把陈平安的身世说了出来。
到时候,会引起所有人的恐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随着年龄大了。
精力也不足了。
也就开始害怕这样的麻烦了。
“朕觉得这般担忧的心思,怕是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完全消除了。”
“不过,也不能因此而影响了我处理政务,影响到了国家大事!”
李世民坚定地说道。
陈平安行叉手礼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
压了压心中的心思。
过了一会儿。
问道:“你在大唐邸报上面写的那个一篇一篇的故事,是什么?”
“挺好看的。”
陈平安回道:“是小说。”
李世民问道:“何为小说?”
陈平安回道:“小说一词出自于《庄子·外物》中的‘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而臣所写便是千年之后流行的文学载体——武侠小说,以江湖游侠儿为主要人物,讲述这些游侠儿行侠仗义的长篇故事。”
“要么以历史为骨,稍加修饰,再加一些人物,虚构出来一个更宏大的小说故事。”
“要么是演义,要么是传,要么是记。”
李世民赞同道:“嗯,你所写的那个问剑红尘的小说,很好看,亦可教导百姓们行侠仗义,也是舆论之向导,然否?”
陈平安道:“是的。”
李世民又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等宏愿,非常人所能及也。”
“不过……正好适合你。”
陈平安实诚地说道:“陛下,此乃宋朝时期,一位叫做张载的人所言。”
“此句,被后世人称之为横渠四句。”
“确实是引人发醒。”
李世民其实也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