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提醒道:“除此之外,你还需得说服一人,如今的内阁首辅,徐阁老。”
李青云:“我听杨金水那边的消息,徐阁老怕是不同意我的法子。”
“消息准确?”
“按照杨金水的说法,徐阁老的态度比较含糊,当日殿前奏对的时候,觉得事情牵扯过大,并未应承下来,只是不知是出于老成谨慎还是完全不认可此法。”
高拱对徐阶还是了解的,说道:“依我看,两者都有,徐华亭这人在严嵩底下隐忍了多年,性子中庸保守,除了严嵩的事,其他的能不动就不动。”
“主打一个维稳。海禁开放一事,对他徐家不会不利,这样……”
“你明日去找徐阁老谈一下,试探一下他的态度,如果能说动徐阁老,那此事就成了一大半。”
事情这般商定,李青云也不方便留在高家。
趁着宵禁还没开始,回到了住处。
第二天一早,李青云送上拜帖,正准备去拜访徐阶。
谁知,帖子刚送出去,后脚就有圣旨到。
“浙江按察使李青云通儒达士,晓经明义,授裕王府侍读一职。”
李青云听完愣在原地,旋即他反应过来,对着李顺儿说道:“快去,收回拜帖。”
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授职,尤其还是裕王府侍读这个位置。
景王身体一直不行,在严嵩倒台之后一直落于劣势,在地就藩。
裕王几乎是唯一的继承大位的人选。
只是碍于“二龙不相见”的谶言,嘉靖一直对裕王爱答不理。
但天底下谁都知道,将来裕王必定是皇帝。
裕王府侍读,几乎就是钦定以后裕王的铁杆心腹。
不过这些信息都不是最紧要的。
最紧要的是,前任的裕王府侍读和现任的裕王府侍读,分别是高拱和张居正。
他们两人先前为李青云在度田和变法之事上站台,被看做一党。
现在李青云也入了裕王府,那就代表着三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不可言说。
在某只无形的大手操控下,他们主动或被迫地形成了一股势力。
同理,一股势力的形成不会是莫名其妙的。
它的诞生必定是为了对抗另一股势力。
大明朝现在有什么势力值得刑部尚书高拱,加兵部侍郎张居正,加浙江按察使李青云一齐联合对付的。
答案几乎昭然若揭。
是徐阶,也只能是徐阶。
徐阶也系裕王府一脉,但关系并没有高拱和张居正这般深厚。
做了内阁首辅之后,更要和几乎是半个太子的裕王拉开关系。
不然君王就会生起猜疑。
这道职位安排,一下子打乱了李青云所有的安排。
他能看透背后的政治信号。
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更是看的清清楚楚。
今日拜访徐阶的行程要取消了。
就算是去了,徐阶也不会见他。
“走,我们去裕王府。”
司礼监直达的任命旨意,涉及到皇家内事,所以并未在通政使司中走流程。
旨意宣发完之后,按照规矩在通政使司留了档。
职任通政使左参议的胡应嘉心思细腻,思维活络,只看一眼就发觉这道圣旨不对劲。
于是立马离开,到了徐阶家中传信。
徐阶还未到西苑值庐,此时还在家中与徐蟠议事。
托自家父亲是内阁首辅的福,徐蟠体验了一波小阁老的威风。
只不过徐阶深知前车之鉴,平日里多方管教,严厉督促他的言行。
“浙江的事,他们做的确实太过了,上次李青云敬了我们一尺,我们不能得尺进丈。”
“左右不过一个游击将军,铁证如山,死了便死了,此事无需在生事端。”
“那李青云也是个心思玲珑的人,到时候说不得会来上门处理这事,你要把握好态度。”
“是。”徐蟠没有严世蕃的小聪明,这位小阁老和之前那位流放岭南的小阁老最大的不同就是安分。
徐阶叹了口气:“为父平日里做事谨慎小心,待人以诚,严厉教导你们,也是怕你们走上严家的老路。”
“这个李青云是个不简单的人物,这些日子你交好于他,未来几年,他说不得能碰一碰内阁的边。”
徐蟠不解问道:“既然如此,爹为什么在殿里否了那李青云的折子?”
徐阶:“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他太急躁了,此事就算要成,你爹我当时也不能松口,松口了,就失了那些人的心。”
徐蟠觉得有些难理解了,太过弯弯绕绕的事,也想不通。
这时,下人递来了胡应嘉的书信。
徐阶拆开看完,倏地站起身。
徐蟠连忙跟着站起:“爹,怎么了,谁的书信?”
徐阶一屁股坐了回去,摇头叹了口气:“皇上终究还是不放心啊。”
徐蟠拿过信,看得一头雾水,只道:“裕王都这年纪了,怎么还添了侍读一职,莫非是去教导世子殿下的?”
徐阶低着头,浑浊的眼睛犹如一口古井,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嘉靖还是用上了老一套的制衡手段。
徐阶心里百味杂陈,登上内阁首辅之后的那点微不足道的虚荣心思彻底熄灭。
这才安生多久,又要斗起来。
斗了二十多年的徐阶有些厌烦这般党争,但时局被嘉靖搅成如此,不争也得争。
你不争,后面有的是人盯着你的位置,想要把你拉下来。
官场就是一处不见硝烟的战场,软弱的人活不下去。
“去和邹应龙说一声,以台州一事,弹劾李青云。”
“这几日,你与那李青云能不见就不见,尽量避着点嫌。”
徐蟠:“???”
徐阶叹了口气:“去西苑吧,等不来李青云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
另一边的高家,高拱也得了消息。
他站在原地久久不动,半晌叹了口气,才吩咐道:“去裕王府,即刻。”
与高拱有同样动作的还有张居正,他立马吩咐小厮改道,先行前往裕王府。
裕王府三位侍读,以一种惊人的政治默契,在裕王府中聚首。
这场开海大戏,终究是脱离了李青云的掌控,朝着另一个更加严重的趋势演变着。
从内阁首辅到尚书侍郎,一省封疆大吏,皆己不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