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郑赐和雒佥(求鲜花求评价)

“万万不可啊!”

一声比袁富贵叫的更加凄惨的声音响起,正是刑部尚书郑赐。

杨毅没想到站出来反对自己的竟然是刑部尚书,也是微微一愣。

郑赐这个人,在杨毅看来性子比较宽厚,算是官员里面少有的对百姓比较关心的一类了,而且平时和谁都笑嘻嘻的,完全没有架子。

朱棣看向他,面无表情道:“你说说吧,有何不可的。”

郑赐是个老官僚了,皇帝表情这么微微一变,语气这么一平淡,郑赐就知道自己出事了,年头急转,想到了个不错的反对意见。

“皇上,大明一亩好的水浇地亩产大约三石,也就是三百斤到四百斤,这是好田,那些劣田和低洼地产量不过几十斤,平均一下,每年天帝亩产量大约二百斤。”

“一个男人一天需要最低两斤的食物才能有力气干活,即便农闲时少吃一点,也要吃七百斤粮食,再加上原本应该交的田税和地税,五口之家每年需要至少二十亩地。”

“而眼下大明的农户们,大多没有二十亩地,只能去地主家里借地耕种。”

“以前是每人两钱银子,五口之家每年一两,若改为田税,则每亩地两钱,共四两,这不会减轻农户的税,分明是加重了啊。”

满朝文武都安静了几秒钟。

很正常,被他给扯晕了嘛。

提出一大堆数字,又是结合实际情况,看起来倒是很有说服力。

杨毅仔细回忆了两遍他说的话,才气道:

“可笑,因地制宜便可解决,五口之家需要二十亩才能养活,那二十亩就按以前的一两便可,何至于收到四两?”

“再说了,根据各地情况不同,水浇地多的便税多些,亩产低的地便少收一些,这么简单的东西,郑尚书怎么说的这么复杂?”

朱棣也恍然大悟,搞了半天,郑赐提出的问题实在太好解决了。

只是被他各种数字和举例弄糊涂了而已。

郑赐躬身回道:“是,这个......这个,臣也是担心,是臣多虑了。”

“行了,你退下吧。”

朱棣心里给他打上了一个为人忠厚,关心百姓,但能力不足的标签。

郑赐摸了摸头上的汗水,回到队列中去。

这时候,有一个人安耐不住了,雒佥!!!

“皇上,玩玩不可啊!”

又是熟悉的开场白,似乎不这样便无法证明这件事的严重性。

杨毅一看出来说话的人。

发现这也是个熟人。

雒佥,建文朝刑部尚书,朱棣进城的时候让他暂时担任刑部尚书。

后来证据稍微稳定之后,便大法他任“北平行部尚书。”

且先不说人在应天,官职确实北平的官。

就从刑部到行部,也能看出来朱棣对这个人不怎么喜欢。

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兵部。

行部这个官职是才发明出来的,其实就是随便打发了雒佥而已。

但凡在这金銮殿上有个位置的人,也知道这个前刑部尚书已经不行了。

他自己就不知道么?

肯定也是知道的,但摊丁入亩这个事情实在太大了,他看郑赐糊弄过去,自己不得不站出来顶上去。

朱棣甚至没有第一时间理会他,看向杨毅。

发现杨毅傻乎乎站在那里,没有任何表示。

朱棣感觉到有些头疼。

朝堂上政策的实行,相当于两军交战。

如果袁富贵这个御史是个小卒,那么反对派弄出了个刑部尚书郑赐来。

杨毅应该也要派一个支持摊丁入亩的高官出来说话。

虽然说朝堂上大家可以平等交流意见,但大家都知道,那不过是说说而已。

如果你本身是吏部官员,结果你顶头上司吏部尚书出来反对你,你还能说的下去么?

可看杨毅那个样子,分明就是没有安排其他人了。

直接把主将派了出去。。。

那副模样,分明是准备一会雒佥提出反对意见,然后自己上。

朱棣暗叹了一口气,如果杨毅继续这么下去。

指望他培养一部分势力分化建文旧臣肯定是行不通了,没人愿意依附于一个官场愣头青。

甚至得罪的人多了,朱棣都怕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人就没了......

“皇上!万万不可啊!”

雒佥声嘶力竭吼道。

朱棣看着他,发现雒佥丝毫不退让,看那模样,似乎他已经坚定的认为,这个政策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你给朕说,有什么不可的!”

朱棣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PS:感谢读者老爷们能看到这里,祝各位身体健康,同时也祝各位家人身体健康。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