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一百九十九章祭祀大典,勋贵们的转变!还能这样?最新网址:看着朝臣那惊愕的表情,苏澈忽然意识到自己似乎解决了一个了不得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遗留,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一个王朝法统的正当性,只能继承前朝,如此才是正统,如此才能让百姓认可。
可事实上。
百姓认可的从来不是这些东西。
而是能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政权。
如果都不好的话,那不过是换一个统治者来压榨。
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苏澈高屋建瓴,站在后来人的角度,能清楚的看明白这个问题,可对于有时代局限性的老朱而言,就算他再怎么聪明,也只能钻牛角尖,拼了命想出一个殿兴有福论。
而苏澈却完全不同,他直接忽略掉法统继承的问题。
一个没有法统继承的政权,就不是正统了吗?
不。
恰恰相反。
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在所有王朝的继承者中,只有这两个才是人群中最靓的仔。
当苏澈提出了这样一套理论后,除了这些朝臣,就连太子朱标都被震撼了,这么大的事情,父皇怎么从未和他商量过?他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套得国之论!
明朝继承元朝的法统,这不管是对于老朱而言,还是对于朱标而言,都是一件很恶心的事情。
可小明王韩林儿死了,继承宋朝的法统的道路已经被断绝,只能继承元朝了。
历史上,小明王韩林儿之死,算是一个谜团,很多人按照结果推论,说肯定是朱元璋所杀,理由是朱元璋在称帝的路上,小明王韩林儿是唯一的阻碍,所以这小明王必须死。
但实际上,到了明朝这个时间点,禅让帝位早已经是很成熟的一套系统了,根本没有什么必须死一说。
这种事情也不止一次二次了,就算让小明王禅让,也不会影响什么,毕竟这天下本就是朱元璋打下来的,大大方方的让其禅让,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小明王韩林儿之死,并非是为朱元璋解决了麻烦,而是给朱元璋带来了一个麻烦——王朝正统的继承权如何寻找?
宋朝的政权无法继承,那就只能继承元朝的。
这也就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而且,小明王韩林儿为什么会死?
多是那些元朝旧臣士族所为。
因为一旦继承宋朝的法统,他们的处境将会非常尴尬,这就导致了很多有心之人希望小明王死,让继承宋朝法统的可能性断绝,那他们就不再是效忠大元的“汉奸”。
此外,
南宗孔家之事,朱元璋并不知道,而那些大臣从没有一个说过,便是因为有这一层关系。
只有北孔和他们才是一路人!
南孔你这气节高了,可就衬托得我们不行了啊!
这怎么成?
所以南孔一直没能在朱元璋的视野里出现过。
就算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情,也根本无法回头了。
继承王朝法统这件事情,说白了,也是精神层面的事情,能很大程度保证国家大方向的稳定。
这方面的事情,说重要,那肯定相当重要,事关正统和稳定,意识形态的问题,绝对算是头等大事。
但说不重要,其实也不算重要,因为百姓该造反,还是得造反,并不会因为你是不是正统,就不去造反。
所以。
苏澈对待这件事情,自然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此刻这一番理论,让不少朝臣哑口无言,很多人有心想要反驳,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如果是其他皇帝的话,他们肯定有一万种理由来辩解、诡辩,就算是苏澈也得头疼。
这些文臣,在玩嘴皮子的方面,算是一等一的高手。
可惜的是,他们面对的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老朱是真的敢杀人啊。
所以在诡辩之前,都得摸一摸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有没有资格在老朱的面前说这些!
如此,才没什么人敢在这个时候胡言乱语。
大家伙儿面面相觑,算是认可了陛下的这一番说法。
苏澈见所有朝臣都不反驳,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或许有些人并不认可咱这一套说法,但没关系,所谓的王朝正统,并不是随便一套说辞,就能决定的。”
“一个王朝的正统,除了所谓的法统继承,还需要施行仁政,简单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过得好才行。”
“这一点,方克勤就做得很好,咱是听说他在民间被人立了生祠,所以才想起来这些事情。”
“咱还听说方克勤在你们这些读书人里的名声变得很差,有很多人在说他的坏话,希望咱将其贬谪了。”
“可一个朝廷,总要有一些人做实事,你们不去做,也不能阻止别人去做啊?”
“总而言之,我以后不希望再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说别人说的坏话了。”
这话一出,有些大臣身体忍不住一颤,陛下虽然没有点名,但很可能知道了是他们在推波助澜。
方克勤第一条变法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蛋糕,哪怕是朝廷大员,都有不少,这些人心生不满,在背后议论几句,甚至推波助澜,也在所难免。
但现在方克勤真的做出了成绩,干得相当不错,那苏澈就不能让人委屈了,该敲打的,还是得好好的敲打一番。
随后。
在接下来的朝会上,朝臣开始和苏澈好好商量了正统的问题。
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帮忙完善了“得国正者,唯汉与明”的法统传承。
苏澈提出的这一套理论,终究是有些简短了,需要好好的完善一下。
随着朝会散去。
有大臣忍不住感慨:“得国正者,唯汉与明!陛下这一套法统传承,将大明的法统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不知道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对于陛下而言,这当然是好事,直接跳过了元朝和宋朝的那些事,来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又有大臣忍不住说道。
“看来陛下对于这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啊,这么久了,还在惦记这件事情,终究是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可不是嘛,此前陛下嘴上虽然承认元朝的政权,但对外国的国书上,却一直在写什么‘元非我类,入主华夏百有余年,天厌其昏淫,亦用殒绝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