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东南不可一日无李青云

“根据浙江海关回报,西洋人的船在南洋屡次被广东聚集的倭寇骚扰,派遣过来的船只数量减少了很多,导致今年的海关税少了许多。”

“各地的丝价下降,粮米价格失控,浙江按察使林守如和杭州知府田有禄上报,有大户屯粮买田,行兼并之举。”

“加上刮了一场台风,多处受灾,浙江请求免除今年对广东的军费负担。”

玉熙宫里,徐阶孤站在殿内,汗水浸透了衣裳。

海瑞一事后,嘉靖与底下文臣关系僵化。

堂堂的内阁首辅,已经是连个座位都没有了。

“还有什么坏消息,一并都说出来吧。”

“边关总督王崇古索要军械置换银,共计五百万两。”

“广东巡抚再参闽粤总兵戚继光,参其贪墨兵饷,索取无度,剿除倭寇不力。戚继光上疏请辞,自辩剿匪之事,处处尽是掣肘,难以为继。”

陈洪突然出声说道:“该是服丹之时,静声。”

待帷幔后一阵忙活,铜磬声响起。

手里还有一堆坏消息的徐阶不敢再开口了。

嘉靖有些亢奋的声音传来:“这才半年不到,一个浙江就扯出这么多乱子,这浙江是只认他李青云吗?”

徐阶回道:“回皇上,此事并非如此而论,浙江一地民情,一有天灾,二是人心……”guqi.org 流星小说网

徐阶正打算长篇大论解释,嘉靖直接出口打断了他:“朕不想听这么多原委,徐阁老,你就说谁能处理好浙江和广东的事?”

徐阶沉默片刻,回道:“广东之事,臣认为事出于巡抚与旗下总兵不和,二者或可更换其中一人。”

“更换人选,巡抚可换为如今的南直隶巡抚谭纶,若是要换总兵,可换为俞大猷等将领,只是资历稍浅。”

嘉靖突然问道:“谭纶与海瑞相识?”

徐阶沉默不语。

回答是,海瑞如今关在诏狱,李青云几乎打成白身,就连南京一个与海瑞相熟的一个小小礼部主事王用汲也被贬到了岭南做知县。

此种环境下,不可能重用谭纶。

回答不是,那便是欺君。谁人不知,李青云谭纶海瑞三人是对抗严嵩的三把利剑,在浙江共事许久。

陈洪答道:“据奴婢所知,确实如此。”

嘉靖:“那便更换总兵,换了将领,可否扫除广东倭寇?”

徐阶不敢回话,戚继光是最好的选择,他从浙江打到福建,每一场仗都打的漂亮。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广东巡抚出了问题,换了一个总兵,起到的效果聊胜于无。

广东的情况怕是要继续烂下去。

况且论私交,这群能打倭寇的人,基本上都是浙江出去的。

和李青云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浙江巡抚和布政使的空缺,臣觉得,可以从都察院调派人手。”

徐阶话说到一半又停住了,他忽然想起来,都察院里又有资历又能办事的人选,除了右副都御史赵炳然外,就数曾经担任浙江巡按御史的庞尚鹏了。

而这两人,都与李青云关系不浅。

嘉靖暗自皱眉。

离了他李青云,莫非东南几省的烂摊子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

这才几年,影响力竟达到了这般境地。

再待几年,怕是立马成为下一个胡宗宪了。

成为胡宗宪也没什么可怕的。

一道圣旨便能让他连夜不休从杭州赶到京城。

地方官再大,也大不过中央。

嘉靖此刻心情蓦然变得烦躁。

自己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东南柱石(他认为是自己提拔的结果),竟然因为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导致废弃不能用。

“这都几月了,审问那个畜生的时间定下了没有?”嘉靖突然呵斥道。

徐阶大概猜到嘉靖突然发怒的原因,立马说道:“回皇上,定下了,就在五日后。”

嘉靖面无表情。

在一旁察言观色的陈洪立即说道:“若无要事,徐阁老可请告退。”

徐阶心里默叹一口气,行礼告退。

出了殿门,回到内阁中。

三名阁员和六部堂官都在等着徐阶的消息。

“哎呀我的徐阁老,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国事怎么办,提上去的事情一件都没有解决。”

“不说马上给出个章程,但起码给个态度去做,眼下什么都没有,这面圣相当于没面。”

“这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可怎么办啊?”

高拱还是一如既往的急躁脾气。

赵贞吉起身为自己老师说话:“高阁老此言差矣,徐阁老已经在皇上面前说明了形势,给出了内阁的方略,皇上有自己的考量,你就是再逼问徐阁老,又能有什么效果。”

高拱拍桌子:“赵孟静,别说这些夸夸其谈,空洞无物的东西,远的不说,就说你管辖的户部,今年发得出银子吗?”

“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背地里找我抹眼泪,说家里已经揭不开锅,借了贷都没法还,过得还不如升斗小民。”

“我就问你,今年户部能不能把欠的俸禄都发完?李青云年前豁出一张脸,说来年三月一定把俸禄补上,现在搞得一地鸡毛。”

“到时候那群官员又闹起来,你要怎么办?”

这话戳中了赵贞吉的痛处,面对比去年还恶劣的情况,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

偏偏此时也下不来台,赵贞吉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不劳高阁老费心,若误了国事,在下告罪请辞便是。”

高拱:“你辞职位一身轻松,麻烦就丢给剩下的人,不愧是做户部尚书的,算盘子打的就是好。”

徐阶遏止了两人的争吵:“够了,再说下去,怕是要伤了和气。”

“治大国如烹小鲜,事情要一件一件来,慢慢做,最忌讳的就是带着意气去做,往往只能坏了事。”

“事情我也有了解决的法子,大家伙在五日后的审案中,做好准备,给皇上一个满意的答复,事情就过去了,一切都能好起来。”

徐阶一下子抓住了重点。

事情的关键在海瑞。

嘉靖不是不用李青云,只是碍于海瑞和李青云的关系,不能用。

用了就是打自己的脸。

就像那万寿宫一样。

建好了为什么不住,是不喜欢吗?

不是!是因为住进去了,那就成脸都不要了。

嘉靖要的是百官心悦诚服地祝贺他住进万寿宫,然后他也可以体面的退位。

现在脸面被打,宫殿自然住不得。

打他脸的人是海瑞,那和海瑞有关系的人也用不得。

如果不是因为谭纶一直在外,且好几年没与海瑞有联系,此时说不定也被唤回了京城。

解开了海瑞这个死结,李青云回到浙江,任浙直总督,把东南的烂摊子,百官的俸禄重新丢给他,那就什么都解决了。

徐阶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堂官的认同。

高拱在一旁,纵使心中有些不满,但还是颓唐于徐阶在朝中影响之深。

非常时刻,徐阶也不和大家玩什么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圣旨一来,全阁都得听我的。

————————

李青云一个外臣总是待在裕王府里总归是有些尴尬。

人在尴尬的时候就想着找点事做。

于是乎在李妃的盛情邀请下,李青云在京城简单置办了一些产业,给京城的商人们稍稍带来一些商业上的革新震撼——才怪。

主要是靠裕王府这个金字招牌。

这年头做生意,没有什么比后台更重要。

李家能在苏州起家,除了李有为自己敢打敢拼外,主要还有拿钱给宗族和地方势力都喂饱了。

裕王的身份让他不屑于经商,但李妃就没这个顾忌了。

她的弟弟被派去了浙江,跟着李青云做了几年生意,每年都会孝敬金银珠宝到李妃手上。

让钱生钱,李青云无疑是个好选择。

裕王府上还有另外一个常客——张居正经常来王府,一来是给小万历教书,二来是传递一下宫中和内阁的消息。

“内阁传来了浙江上半年的情况,各项财政支出比往年大了许多,地方官府故态复发,预估的税收情况不容乐观。”

“一地坏,便导致全局崩坏,朝廷这几年全靠着浙江续气,如今没了玄卿主政,这口气,怕是要断了。”

张居正在堂中给裕王讲着情况,李青云坐在一边。

对面坐着抱着小万历的李妃。

与徐阶不同,张居正和高拱在裕王面前,常说的不是粉饰太平的话语。

他们的政治意向激进,信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认为不合时宜的制度就需要改进。

李青云:“太岳兄太过抬举我也,说句老实话,我也在庆幸皇上免了我的职位,不然今年浙江的情况,我也很难管住。”

李青云说句老实话,没一句实话。

裕王投来关切的眼神。

李青云叹了口气:“前两年,为了度田,开海,扫除弊政,浙江官府承担了许多压力,也给了很多承诺,本来盼着过几年情况好起来,这些许下的承诺都能一一兑现,但是……”

但是,嘉靖将浙江当做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仓库,京城里三座道观奇观,宫里挥金如土的吃穿用度。

七次征银,此中利害,让人不堪深思。

裕王和张居正是知道这情况的,也不好多说什么。

上一个说的人叫海瑞,现在还在诏狱里等着李青云捞他。

张居正:“徐阁老在内阁会议里提到了浙江,话里头的意思,等海瑞这件事过了之后,朝廷回到正轨,还是需要玄卿在浙江出力。”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玄卿对东南都至关重要。”

这话就有些捧杀了。

没有哪个君主喜欢自己手下的某个臣子是不可替代的。

要是用在嘉靖前面,李青云说不得要应激自黑一下。

李青云瞧了一眼裕王,见他目光凝重,不知道在想什么事,似乎没有听出张居正话里的第二层含义。

“张师傅想的有些远了,不如先着眼于海瑞这件事。”李妃逗弄着小万历,有意无意将话题引开。

张居正几次三番包含深意的话,裕王听不出来,她怎么可能听不出来。

心底里,李妃对张居正还是敬重的,不想看到两人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暗自较劲。

“海瑞的事就像根刺,一直扎在父皇心里,父皇心里不高兴,那大家都不高兴。”李妃说道。

裕王面带愁容:“这海瑞当真要死?徐师傅他们是怎么想的?”

张居正沉吟片刻:“这些暂时还不得而知,主要是现在还摸不清皇上的态度。”

“皇上如果要海瑞死,下一道密旨,海瑞就会死在诏狱中,但现在皇上只说将海瑞交给我们来审,什么罪名也由我们来定,几位阁老就犯了难。”

以往嘉靖还会给点小谜语,让他们猜。

这次连谜语都不给了。

直接盲猜。

李青云:“王爷,依我来看,这次能拿主意的,不是几位阁老,而是王爷您,救不救海瑞,全在您的心意里。”

“本王?”裕王苦笑:“本王的意思何时重要过。”

这话里带着一点怨气,不止是对嘉靖,也是对身边的重臣。

李青云和张居正连忙起身:“王爷乃未来继承大统之人,不宜妄自菲薄。”

“天下人所盼……”

后半句李青云没敢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

裕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抬头望着李青云:“今日才知,玄卿陷于忠义两难的境地,是有多难堪。”

李青云摇头:“王爷不必觉得难堪,只消分清两个身份。”

“海瑞冒犯君上,君上乃王爷亲父,你需得站住大义,言称必杀海瑞。”

此话一出,惊住了众人。

但随即,张居正和李妃都反应过来。

裕王看待海瑞的两个立场,一个是君,一个是父。

站在君主的立场,海瑞这样刚正不阿的谏臣不该死于进谏一事。

站在父子的立场,旁人辱骂自己的父亲,必然是要与此人势不两立。

君父君父,此时裕王非君也,那便只有做儿子的一个立场。

徐阶他们此时哪里考虑得了保不保海瑞的事,危机都还没解除。

等摸清了嘉靖的态度,才能做出决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